07/23
摘要:2024年是共享经济在中国重回高速发展良性正轨的一年,共享经济的规模体量和业态类型都实现了创新发展。中央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的出台凸显了国家层面对共享经济的持续关注与高度重视,共享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得到了充分保障,共享经济得以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有效抵御风险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探索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之路正在不断走深走实。本报告对2024年度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概括性
07/2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公益诉讼制度”重要部署,进一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更好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福建省人民检察院、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福建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于2025年4月联合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截至6月共收到征文548篇。为确保评审公平、公正,由福建省
07/21
2025年7月18日,由宣传文化法治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的“文化法的内涵与外延”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宣部法规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文化室、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政策法规司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此次会议。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
07/20
摘要: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法治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底色与本质属性,同时是最佳实现路径,发挥着确保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基石作用。在规范层面,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顶层设计,以地方各级立法为具体制度依托的多层级优化营商环境规范体系。在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要素的牵引下,现有地方
07/19
摘要:备案审查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政治决断;也创设了以“废止规范”为基础的规范体系,具有坚实的法律效力。只有紧紧围绕“效力”这个规范的根本属性来认识备案审查发生作用的特殊方式和效力属性,才能更好地从法治的角度来理解备案审查这项工作。作为“废止规范”的备案审查,具有指令式规范、商谈式规范、处理式规范三种形态,它们分享共同的“跨
07/18
时间:2025年7月18日(周五) 开幕式 9:00-9:20 主持人:赵 鹏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 宣传文化法治研究基地主任 致 辞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导引发言 9:20-9:40 题 目:文化法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综述 报告人:赵鹏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宣传文化法治研究基地主任 第一单元 文化法语境下的文化 9
07/17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重要部署。十多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无到有,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从初创开拓到发展完善,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侵害或者有侵害危险的案件,如国有资产
07/16
摘 要:地方人大“授权决定”的性质与作用空间,是地方立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地方人大在推进改革试点、保障重大会议筹备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常通过“授权决定”授权地方政府采取临时性措施。针对这些实践,学界对地方人大授权立法的合法性展开了讨论,形成了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地方人大“授权决定”:授权立法性质的“授权决定”和地方
07/16
2025年7月12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5年度青年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北方民族大学成功召开。 本次年会研讨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规制法变革”,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法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机构,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
07/15
摘 要:破除行政性垄断对于塑造公平竞争秩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反垄断执法与行政诉讼是我国当前行政性垄断事后治理的两种主要方式。通过对2013~2023年反垄断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案件的分析,可看出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行政性垄断治理取得的成效。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行政性垄断的认定标准,强化行政性垄断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管的衔接,持续探索行政性垄断的调查处
07/14
摘 要:非现场执法程序具有无时间化、超越物理空间等特征。虽然调整非现场执法程序的规范与调整传统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具有共同性,但其与高速发展的现实存在的抵牾亦不容回避。交通领域非现场执法起步较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非现场执法程序的数字建构与规范建构已初步完成,形成“外场处理程序+内场处理程序”的双层结构。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非现场执法程序的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均与传统执法程序存在较大差异,固守
07/13
摘 要:在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背景下,行政机关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展行政执法,开辟了在线行政执法新模式。在线行政执法的制度逻辑、运行机制和实践样态有别于线下行政执法,其要求行政机关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实现行政执法的技术化转型。当前,在线行政执法呈现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式”制度建构和自下而上的“领域先行式”“地方先行式”制度落实的建设路径,形成
07/11
摘 要: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应急法治保障、建设多元纠纷化解法治体系、完善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中部分突出性问题
07/10
2025年7月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主办的“《教育督导条例》修订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家机关、学术机构的近2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分为“背景
07/09
近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编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202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 该书对2024年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回顾。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法治政府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更加完善。行政法理论界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在行政程序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组织法等领域持续深耕,聚焦行政执法与行政性垄断治理、营商环境与科技创新的法治
共有 9,19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614 页 当前第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