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4月26日,第七届“法治政府奖”终评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行。本届“法治政府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终评会上,10位评委在综合考量申报内容和现场陈述的基础上打分,最终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法治政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将系列推送获奖项目展示。
广州构建“1+N+N”府院联动调解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全流程实质化解
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广州市司法局
广州作为世界一线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经济发达,外贸兴旺,市场主体活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密集,行政执法基数也大。近年来,广州市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行为超7000万次/年(其中90%集中在区县、镇街行政机关)。广铁两级法院自2016年集中管辖广州市行政案件,年均审理涉广州市行政案件约2.3万件,居全国、全省前列。
广铁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抓前端、治未病”“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等重要指示要求,与广州市司法局共同探索构建“1个市级调解中心+N个区级调解工作站+N个部门条线调解工作室”府院联动实质解纷工作机制。该机制自2022运行以来成效显著:累计受理行政复议纠纷27588件,成功化解6008件;累计受理行政诉讼纠纷21479件,成功化解11425件。一大批涉村民待遇、征地拆迁、行政处罚的“官民”纠纷得以解决,不仅较好防止了“官民”矛盾激化,也助力广铁两级法院实现新收各类行政诉讼案件“三连降”。
广铁两级法院着力搭建府院联动实质解纷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与广州市司法局高频互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多次召开交流会和协调会,实地走访调研,以拉单列表、会议纪要等方式逐一解决行政机关在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工作中的难点和顾虑,不断扩大实质解纷的“工作圈”,通过行政机关与行政复议机关的联动,行政复议机关与法院的联动,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联动,逐渐形成府院紧密联动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格局。
为推动行政争议诉前、诉中、判后全流程实质化解,在建立市级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的基础上,探索成立调解中心区级工作站,将调解触角延伸至行政争议多发区域、重点行政执法领域,构建覆盖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全流程的调解全链条。从2022年5月揭牌“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同年6月成立首个区级调解工作站以来,成功推动在全市11个行政区建立了调解工作站,还在行政争议频发的市住房公积金、税务、道路交通、规划资源4个条线部门建立了调解工作室,构建以法院为主导,重点发挥行政机关的联合化解作用的联动解纷机制,推动重大疑难案件的协同高效化解。
在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调解资源方面,广铁两级法院聘请164名特邀调解员和1个特邀调解组织入驻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广州市司法局聘任50名广州行政争议调解员和8个行政争议调解组织开展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广铁两级法院制定调解中心及工作站(室)工作规则、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等,建立“法官+调解员+行政联络员”团队模式,实行“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搭建调解中心与各站(室)线上调解网络,特邀调解员及各方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线上解纷,调解中心线上调解占比超50%。
接下来,广铁两级法院将与广州市司法局联手扩大区级工作站和条线工作室的覆盖面,针对下沉镇街的行政权调整的实际,计划把“1+N+N”府院联动机制深度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市、区、街镇综治中心紧密联系,同频共振,打通条块堵点,形成“大调解”综合网络,最大限度把风险防范在源头、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同时,不断提升调解工作“数智化”水平。积极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将“1+N+N”调解通道接入数字政府、网络公共法律平台等智能化平台,实现横向跨部门,纵向到基层,整合工作站、条线工作室的力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解纷网络,同步推进“云调解”平台建设,运用AI辅助调解,实现对行政争议的快速响应、依法处理、高效解决。

(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黄埔区工作站调解工作现场)

(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荔湾区工作站调解工作现场)

(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白云区工作站揭牌仪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