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4月26日,第七届“法治政府奖”终评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行。本届“法治政府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终评会上,10位评委在综合考量申报内容和现场陈述的基础上打分,最终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法治政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将系列推送获奖项目展示。
浦东新区强化立法保障 优化完善政府职能
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要强化法治保障,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新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近年来,在国家、上海市的支持下,浦东新区用好用足中央立法授权,以良法引领改革发展,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唯一样本城市的上海在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中确保一流作出贡献。

(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汇编出版)
截至2025年4月底,浦东新区形成“23+2+34”法治保障成果,即推动出台23部浦东新区法规、2部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和34部管理措施。从内容上来看,法治保障成果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紧盯法治政府建设中涉及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服务作为立法重点,有效将公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提升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保障和服务质效。二是锚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勇闯改革“无人区”,不断开垦“立法试验田”,通过多样化的创制性举措,不断发挥地方立法“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作用,以改革创新之力、立法先行之规驱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档升级。从工作经验来看,法治保障成果在形成过程中着力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二是处理好法制统一与变通创制的关系,构建融贯协调的营商环境法律体系。坚持比例原则,统筹变通创制的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三是处理好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浦东新区聘请境外立法专家担任立法专家库成员)
授权立法以来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体现为“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破除制约发展的制度藩篱,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深化“一业一证”改革等法规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提升经营效率。二是突出强化激励创新的制度保障,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等法规措施为先导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助力浦东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突出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提升浦东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等法规措施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法规推动浦东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发出声音。近年来,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等多项浦东法治保障成果,为多个外省市立法所借鉴吸收,相关做法获中央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