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术资源

行政法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行政法学前沿 -> 行政法学 -> 正文

解志勇、闫映全:反向行政诉讼:全域性控权与实质性解决争议的新思路

信息来源:《比较法研究》 2018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19-04-26

注释

1如1993年北海交警支队诉《南方周末》报社名誉侵害案引发了长时间的轰动;1995年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诉《民主与法制》杂志社名誉侵害案等。

2如开封市国土资源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和开封新区管理委员会提起的关于安置补偿协议纠纷的诉讼, 参见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6) 豫02民终873号。

3参见余凌云:《行政契约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72页。

4参见袁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解读》,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第44页。

5刘莘:《行政合同刍议》, 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 第70页。

6参见王小金、洪江波:《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协议的救济规则》, 载《公安学刊》2017年第1期, 第57页。

7郭修江:《行政协议案件审理规则---对〈行政诉讼法〉及其适用解释关于行政协议案件规定的理解》, 载《法律适用》2016年第12期, 第45页。

8这一问题在美国尤为突出。参见[美]朱迪·弗里曼:《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 毕洪海、陈标冲译, 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第494页。

9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 三民书局1996年版, 第363-364页。

10孙笑侠:《契约下的行政---从行政合同本质到现代行政法功能的再解释》, 载《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3期, 第323页。

11童卫东:《进步与妥协:〈行政诉讼法〉修改回顾》, 载《行政法学研究》2015年第4期, 第24页。

12梁凤云:《新行政诉讼法讲义》,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第79页。

13余凌云:《论行政契约的救济制度》, 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第133页。

14傅士成:《行政强制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280页。

15参见王华伟:《试论非诉执行体制之改造---以裁执分离模式为路径》, 载《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9期, 第103页。

16参见信春鹰:《我国的行政强制法律制度》, 载《中国人大》2005年第9期, 第51页。

17按照法律术语运用习惯, 与“书面审查”相对应的是“开庭审理”, 两者都不排斥听取相对人意见;但从《行政强制法》第57条、第58条规定的体系解释来看, 非诉执行中的书面审查, 是指不需要听取相对人意见的情况。

18非诉审查的标准有“重大明显违法标准” (参见江必新:《行政强制司法审查若干问题研究》, 载《时代法学》2012年第5期, 第10页) 、“适度审查标准” (参见赵贵龙:《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控制》, 载《人民司法》2001年第12期, 第21页) 、“卷面无错误标准” (参见甘文:《行政诉讼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第224页) 。这些标准都低于行政诉讼标准。

19参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情况分析》, 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1期, 第57页。

20参见李景春:《恢复失衡的平行四边形---谋求行政非诉执行对行政诉讼的正向支撑》, 载《山东审判》2013年第6期, 第15页。

21高家伟:《公正高效权威视野下的行政司法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第54页。

22参见贾庆霞:《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审查与执行若干问题》, 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7期, 第36页。

23莫于川:《行政强制操作规范与案例》, 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第169页。

24陈有西:《对行政诉讼困境的宏观思考》, 载《行政法学研究》1993年第4期, 第42页。

25参见注19引文, 第37页。

26参见注20引文, 第18页。

27参见注15引文, 第103页。

28杨立新、张步洪:《行政公诉制度初探》, 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第66页。

29李桂英:《执行诉讼的法律思考》, 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 第43页。

30马怀德:《修改行政诉讼法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载《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第115页。

31参见应松年:《论行政强制执行》, 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 第17页。

32参见马怀德:《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及立法构想》, 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第60页。

33参见杨解君:《行政强制的制度检讨及其完善》, 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第125页。

34参见解志勇:《行政诉讼调解》,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第125页。

35参见余凌云:《行政强制执行理论的再思考》, 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第73页。

36参见魏振瀛:《债与民事责任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 载《法学家》2013年第1期, 第115页。

37参见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277页。

38孟红、崔小峰:《行政之债理论及其现实探讨》, 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第17页。

39[德]汉斯·J.沃尔夫:《行政法》, 高家伟译, 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第168页。

40参见汪厚冬:《公法之债论---一种体系化的研究思路》, 苏州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 第246页。

41参见王泽鉴:《债法原理》 (第一册)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325-361页。

42参见《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2条, 《行政许可法》第69条、第79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14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34条、第35条。

43参见岳心:《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研究---救济途径和程序方式初探》, 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 第110页;黄先雄:《论行政主体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从行政奖励被撤销后的利益追索说开去》, 载《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第124页;熊勇先:《公法不当得利及其救济》, 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6期, 第109页。

44S.W.Hays&R.C.Kearney, Riding the Crest of a Wave: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and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1, 11-40 (1997) .

45J.V.Denhardt&R.B.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60 (6)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39, 539-549 (2000) .

46Marie Claude Smouts, 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50 (1)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81, 81-89 (1998) .

47申剑、白庆华:《论新公共管理在我国的适用》, 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 第86页。

48李清伟:《论服务型政府的法治理念与制度构建》, 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第28页。

49Gerry Stroker, Governance as Theory:Five Propositions, 50 (1)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7, 18 (1998) .

50湛中乐、赵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中的司法审查制度---以完善现行〈行政诉讼法〉为中心》, 载《行政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 第22页。

51韩春晖:《从“行政国家”到“法治政府”---我国行政法治中的国家形象研究》, 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第66-70页。

52参见莫纪宏:《论人权的司法最终救济性》, 载《法学家》2001年第3期, 第15页。

53江必新:《行政法治理念的反思与重构---以“支撑性概念”为分析基础》, 载《法学》2009年第12期, 第39页。

54此为学界一直以来的认识, 参见杨临萍:《行政诉讼法修改十大焦点问题》, 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第15页。

55解志勇:《论行政诉讼中的合目的性审查》, 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第57页。

56参见刘善春:《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 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第70页。

57应松年:《完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法修改核心问题探讨》, 载《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第9页。

58转引自赵宏:《法律关系取代行政行为的可能与困局》, 载《法学家》2015年第3期, 第47页。

59周永坤:《诉权法理研究论纲》, 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第11页。

60黄金鸿:《英国人权六十案》, 经联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0年版, 第34页。

61应松年:《依法行政论纲》, 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第29页。

62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 (第1卷) ,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424页。

63宋炉安:《司法最终权---行政诉讼引发的思考》, 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第48页。

64[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 , 董良果译, 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第310页。

65[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第400页。

66参见《德国行政法院法》第41条。

67马怀德:《法治政府建设:挑战与任务》, 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第23页。

68马怀德:《法治难题与行政法的任务》, 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 第27页。

69[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 高家伟译,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381页。

70法国行政机关在面对相对人违约或其他情况因而需要废除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协议时, 只能提请法官处理, 不能由自己单方面进行。参见[法]让·里韦罗、让·瓦利纳:《法国行政法》, 鲁仁译, 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第570-571页。

71[美]理查德·J.皮尔斯:《行政法》, 苏苗罕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第1190页。

72参见刘莘、张江红:《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探析》, 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 第108页。

73参见李凤颖、邱瑞红:《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比较》, 载《当代法学》2000年第6期, 第63页。

74参见刘建宏:《行政主体向人民主张公法上返还请求权之法律途径及其返还范围---以授益处分经自行撤销之情形为例》, 载《东吴法律学报》2007年第2期, 第183-189页。

75参见吴庚:《行政争诉法》, 三民书局2006年版, 第139页。

76姜明安:《论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 载《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第4期, 第24页。

77张文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载《法学研究》2014年第6期, 第18页。

78参见徐以祥:《耶里内克的公法权利思想》, 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6期, 第106-109页。

79胡肖华、江国华:《行政审判方式的特点研究》, 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 第37页。

80关保英:《论〈行政诉讼法〉修改中制度理性的考量》, 载《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 第61页。

81谭宗泽、杨靖文:《行政法结构失衡与行政诉讼功能变迁---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维度》, 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第34页。

82参见解志勇:《预防性行政诉讼》, 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4期, 第172页。

83张坤世、欧爱民:《现代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特点---兼与我国相关制度比较》, 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第57页。

84关于预防性行政诉讼, 可以参见注82引文。

85关于这一问题, 可参见马怀德:《行政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第3页。

86沈岿:《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司法裁量的空间与限度》, 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4期, 第180页。

87参见杨东升:《论一般给付诉讼之适用范围---〈行政诉讼法〉第73条评释》, 载《行政法学研究》2015年第6期, 第74页。

88参见刘飞:《行政诉讼类型制度探析---德国法的视角》, 载《法学》2004年第3期, 第46页。

89参见章志远:《给付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的新发展---以行政给付诉讼为例》, 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 第91页。

90王振民:《应提倡“官告民”》, 载《法制日报》2002年9月8日, 第3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