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纪法信”一体化联动机制,推动多部门协作,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处理信访诉求、维护信访秩序,有力提升了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全市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2022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9.4%,越级进京访同比下降66%。
一、聚焦“三个统一”,构建纪法信一体化推进体系。坚持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思维,整合资源、健全制度、优化机制,合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一是坚持政治引领统一思想。强化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信访工作条例》,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系列活动,常态化组织“纪法信”业务骨干同堂培训、政治轮训,不断强思想、凝共识、提素能,确保信访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系统集成统一载体。高效整合信访接待、非诉服务、网格化管理3个平台,成立矛盾纠纷联动化解中心,入驻33家服务单位和调解组织,推进“一站式”服务。探索“数字信访”新模式,建设“纪法+”联动指挥系统,实现科学研判、精准预警、及时交办,推动信访问题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三是坚持规范操作统一标准。出台《“纪法信”联动工作机制暂行办法》,明确机构设置、事权清单、操作导图,建立“一窗受理、分流督办、联动化解”规范化工作流程,形成工作闭环,真正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推动“三个联合”,健全纪法信一体化解纷机制。坚持“事要解决”“提级处置”,完善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关口前移联合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体系,形成网格员、村、镇、县、市五级预警网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坚持预防为先、非诉挺前,推进矛盾化解与多元调解无缝对接,2022年调处矛盾纠纷11万件,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源头压降信访总量。创新执法监督“三库三查”工作法,开展案件评查、督察435件,督促整改问题72个,有效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依法处理涉访违法行为,维护良好信访秩序。二是重点案件联合化解。紧盯“群众诉求收不了、交办问题办不了、案件办结事不了”三大重点问题,创新实施“双联工作法”,对事权涉及多部门单位的信访事项,联动约访、联合交办,杜绝推诿扯皮,推动诉求受理;对交办后久拖不决的信访事项,及时预警提醒,开展联动指导、联合督办,推动依法、及时、妥善解决;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事项,联动会商、联合处置,实行“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方案”,集中力量查问题、促化解,切实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三是跟踪问效联合监督。联合成立信访党风政风监督室,建立信访案件回溯复盘制度,详细分析信访成因,对存在的不履职、不担当等问题一查到底,严肃问责。各地联动化解中心设立党风政风监测点,强化跟踪监督,杜绝冷硬横推,优化工作作风。注重举一反三,实行月剖析、季通报、年警示,全程嵌入监督,形成常态长效。
三、落实“三个强化”,拧紧纪法信一体化责任链条。严密组织体系,建立闭环机制,压紧压实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统筹推动,成立联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办解决问题。将“纪法信”一体化建设纳入平安考评体系,细化考核内容指标,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法治宣讲。联合开展“纪法宣讲进百镇千村”行动,组建“法治宣讲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表演、快板小品等形式,把普法宣传送到田间地头,消除“信访不信法”“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认识,推动法治意识成风化俗、浸润人心。三是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构建“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责任体系,联合制定《信访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边界、厘清职责。开展“信访工作示范镇(街道)”和“无访村(居)”创建,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单位实行挂牌督办、重点管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合力构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