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
1.敏捷治理时代生态环境行政许可的改革及其限度(彭峰)
2.容缺办理行政许可的效力及其风险防控(孙煜华)
3.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层级分配——基于中国立法实践的研究(俞祺)
公益诉讼
4.公法视野下的《民法典》生态损害赔偿条款解析(巩固)
5.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的演进、特征与展望——基于2003—2021年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秦鹏)
智能行政执法
6.智能行政执法的过程机理及其冲突调适(冯子轩)
7.利用自动监控进行非现场执法的进路及规范构建——基于事实认定的视角(杨曦)
学术专论
8.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制度的合目的性反思及其规则重塑(王学辉、刘海宇)
9.行政协议无效裁判准用《民法典》规范及其修正——基于行政征收协议类案的考察(徐钝)
10.论行政法上的无因管理(昝强龙)
11.行政限制从业的角色定位、实效保障与体系协调(马迅)
青年论坛
12.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风险路径及其路径风险——以荷兰数字治理及SyRI案为例(徐彤)
13.论轻罪重判超期羁押的国家责任——从结果归责到危险归责的范式转型(张航)
作者:彭峰(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摘要:敏捷治理是为了应对新的超智能社会5.0而形成的新治理模式,即从合作治理转变为协作治理。“放管服”改革以来,生态环境行政许可的改革方向包括:“多证合一”的地方实践,如排污许可证的要素全覆盖和“一企一证”;不同类型行政许可的合并,如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证的合并;告知承诺制的扩大适用;同步审批、容缺受理的尝试。这种程序优化和简化的改革值得肯定,但过度扩张的适用也需要警惕。过度“减量”“合并”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并代之以信用规制下的告知承诺制,有规避或扭曲程序、弱化公众参与、模糊法律责任等风险,与敏捷治理的理念存在一定冲突。应当对《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修改,作出合理的程序安排。
关键词:敏捷治理;生态环境;行政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