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术资源

公安行政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部门行政法学 -> 公安行政法 -> 正文

盛虎:“空巢村”的治安状况及治理对策研究

信息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19-03-1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空巢村”的治安问题逐渐显现,目前已影响到农村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空巢”现象十分普遍,要解决“空巢村”的发展问题,治安问题是首要着力点。围绕目前“空巢村”的情况,探究“空巢村”的形成原因、治安问题以及治理对策,旨在提升“空巢村”治安防控的基础和能力,为新时期中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社会治安治理  空巢村  治安防控  防控基础  防控能力  治理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会议时特别强调农村治安不仅关系着农村百姓的幸福安康,更牵系着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人民伟大复兴。”{1}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乡村由封闭型向开放性加速转变,形成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基层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和进步。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维护农村秩序,保障农村稳定,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空巢村”开始形成。如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外出打工人员近30万,约占全县人口的40%。{2}空巢状态下,留守老人和小孩无法成为可用的治安力量,并且他们法律知识缺乏,容易受到外界不法人员的侵害。同时,当地民警在“空巢村”治安处置和日常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难题。因此,对于“空巢村”的治安防范问题必须加以关注。

  一、“空巢村”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

  (一)“空巢村”的现状

  “空巢村”主要是指农村由于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永久或者暂时性地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致使部分农村实有人口数量锐减,导致固定居住和生活的大部分是老幼妇孺的乡村。据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空巢家庭比例已经达到54%,空巢老人已经触及4000万大关,占农村总体老年人员的37%。{3}

  目前中国农村空巢现象十分严重。以湖北省为例,湖北农村人口众多,户籍总数量约50%为农村人口,根据2015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015年农村农民数量达到2578.2万人,而实际上在农村从业的人员只有986.3万人。另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区域的农村空巢现象明显,经济差的地区比经济好的地区要突出。如大悟是孝感地区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交通极为不便,依公路建新舍却不拆老屋的“空巢村”比较常见。且不仅老村人口稀少,规划建设的新村落也出现了住房常年空置现象。如广水市余店镇共辖39个行政村,总户数16486户,存在空巢现象的就有21个村,随机抽样调查200户,农村住房常年空置的竟高达71户。{4}

  留守的空巢老人因年龄、健康状况等原因,应对各类社会治安问题的能力较弱。加之部分“空巢村”村干部流向城市工作,村委会或地方政府不作为或无法及时有效地组织村民力量来应对和防范突发治安情况。更有甚者,有的村干部主动危害村民。{5}此外,“空巢村”一般面积都比较大,村民之间居住的密度相对于城市来说不密集,通常相隔比较远,再加上如今村民之间的关系逐步淡漠,传统的地缘血缘关系根基日渐脆弱,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在治安防控上难以形成合力。

  (二)“空巢村”形成的原因

  1.城乡二元体制是农村空巢的孵化器

  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使城乡居民在社会地位、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此差异催生了农民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空巢。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户籍改革,但二元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隔阂仍深深地影响着诸多方面。例如户籍制度带来的医疗、社会保险问题等等。因而,城市与乡村的居民之间已经不再仅是工作性质的属性差别,更明显的是以户籍为代表的多种生活、生存条件差异。二元体制带来的社会公共保障同样存在差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医疗等社会救助更加完备,而在农村,医疗等社会保障相对于城市比较落后。虽然当下正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政策上、制度上大力倾斜,经费投入也很大,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城市仍然明显优于农村。躁动的年轻人不甘困守农村,走向城市就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而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则正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充足的机会。随着城乡差距的慢慢扩大,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的现象会愈演愈烈。

  2.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以及城市劳动力大量需求是农村空巢的催化剂

  城乡工作收入差异极大。如湖北省,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省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3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2元,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9元,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十分明显。{6}笔者在东北某农村调研时了解到,在2016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该村的农田亩净产值只有200元左右,甚至还有负产出,致使该村的农民对农业丧失信心,仅有的青壮年基本上都表示明年出去打工,不想种田了。收入的差异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离开农村,去城市打拼以期获得更好的收益,并将自己慢慢融入城市,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同时,城市大量的基础建设劳动力需求能够提供充足的岗位。他们来到城市后能够比较容易找到稳定工作并获得理想的报酬,相对于农村,工作环境也比较舒适。这就给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提供了空间,两者互相促进,也就导致更多的正值壮年的劳动力离开农村。

  3.文化教育问题是农村空巢的推动力

  乡村教育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残破的校舍、匮乏的师资、失望的教育质量等因素都逼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以期使自己的后代能够脱离农村。大多数地区的贫困代际传递与教育因素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也促进农村父母渴望自己的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自己出去打拼并以期将子女带入城市,改变其命运。

  二、空巢现象引发的农村治安问题

  (一)治安犯罪活动频率提升

  各种原因促使年轻的农民离开农田,将家里的老人、幼儿、妇女留在农村。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留守人员应对危险的意识欠缺,能力不足,于是许多治安不法分子往往把她们当作侵害的对象,利用老年人的知识不足骗取财物,{7}因为妇女反抗能力较弱进行侵害,利用小孩的防范意识不强谋取利益。特别要关注的是当前的留守人员具有“恶转变”的趋势。{8}如留守儿童一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老人只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思想交流较少无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上农村缺乏适合儿童的娱乐设施,于是非法的黑网吧、缺乏监督的KTV、设施简陋的游戏室就成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主要的活动场所。在其成长阶段就受到了来自黄色书籍、暴力游戏的污染,易造成价值观上的扭曲。同时,由于空巢人员抗拒力弱、政府的管理疏漏等原因,农村的黑恶势力及家族势力,对空巢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9}

  (二)治安防控力量薄弱

  农村的基本特点就是地广人稀,国家的治安力量都是建立乡镇基础上。其工作地点都是在乡镇,而其所辖自然村落有的离乡镇较远,再加上农村派出所的警力、交通工具等配置不完备,在大量的青壮年流向城市,乡村治安力量明显不足,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防控能力差的情况下,给了不法活动以可乘之机。近年来农村的盗窃、抢劫、强奸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治安防控力量不足是其重要原因。同时随着大量乡村精干力量的离开,留守居民的素质不高,参加治安防控的热情度不高,导致部分治安管理岗位空缺,无法正常行使其应有的防控职权。另一方面,在遇到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时,比如火灾、地震等,农村在应急处置时人力明显不足,且普遍没有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导致突发性灾害事故无法系统救援或救援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

  (三)留守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推行,农村村民的法制观念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法治社会所要求的标准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首先,大多数农民基本不懂法律,不了解法律常识。这就导致了农民某些行为无意识地违反了法律,即较常见的“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现象。其次,农民法律防范意识存在误区,尤其是当农民个人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之后,不知道或不会拿起法律武器保卫自己的权利。有学者曾在豫东农村部分地区做过考查,发现那些财物被盗的农户的报案率几乎为零。普法工作在农村基本上是形式,有的为完成普法工作任务而走过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法律条文往往复杂而且冗长,大量的专业词汇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农民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故而导致农村法律宣传教育几乎是“一纸空文”。最后,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知道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但是在法律诉讼程序前停住了脚步。有的农村农民认为法律程序过于烦琐、费用太高,同时不排除有农民对法庭工作不信任。他们认为还不如私下解决划算,更有甚者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旦这些私下的方法解决不了,他们宁愿选择自认倒霉或忍气吞声,而他们的行为更加助长了犯罪人员嚣张的气焰,形成了恶性循环。由此导致各类诈骗、盗窃、伤人案件在农村逐年增加,其中迷信诈骗案件的发案比重占到了农村发案总数的74%。{11}“空巢村”的老人和小孩的法律意识更加欠缺,他们无法像青壮年一样迅速了解国家法律,获得法律知识。

  (四)非法宗教势力活动猖獗

  法轮功等邪教、非法宗教在偏远农村活动依然嚣张。{12}由于留守人员大多数是老人妇女或者儿童,有的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有的难以明辨是非,而部分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农村的政权组织不够强大,一些试图分裂民族的封建宗族势力或一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组织乘机进入其中,进行不法活动。{13}他们通过冠冕堂皇的宣讲,使留守老人儿童接受其道义并成为其组织的忠实信徒,待控制住村民的思想后就开始实施诈骗、奸淫等违法犯罪活动。更有甚者,妖言惑众,发表反对党、反对国家的违法言论,组织信徒冲击政府机构,给政府机关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五)犯罪率居高不下

  1.农民养老的压力

  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状态使得社会的养老保障远远跟不上老龄化的步伐。当下农村推行的农民养老保险针对的是55岁以下,即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对已经处于老年的农民则拒之门外。同时高额的养老保险金也使部分农民望而却步。农村还是主要依赖家庭养老,但是一些后代“心有余而力不足”,养老和医疗带来的巨大压力成为了很多老年人犯罪的动因。

  2.以侵财为目的的“两抢一盗”案件频发

  农村的治安环境、生存环境是“两抢一盗”案件频发的重要因素。农民的储蓄习惯也是犯罪案件频发的一大因素。目前部分农村的金融行业还不够完善,有些地区甚至没有银行,再加上老人们固执地认为把钱放在身边最安全,这就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性犯罪突出

  农村性犯罪近年来愈演愈烈。在部分农村地区,因为经济等原因一直未娶的或是丧偶的暮年男性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导致农村部分男性呈现一种“性饥渴”的状态,再加上网络上或是非法书籍中传播的淫秽信息,一些村民生理感官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同时农村地广人稀,是一个性犯罪比较有利的区域。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幼女的警觉性较差,诱骗幼女进行性犯罪,甚至利用暴力、威胁等方式,迫使受到不发侵害的少女在遭受性侵害后也不敢声张。许多案件都是家长发现幼女的身体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后才去当地派出所报案,有些家庭甚至选择不报案,担心受到二次伤害影响以后的婚嫁。

  4.季节性赌博严重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在春节时期,大量的外出人员会返乡过节。他们返乡往往会带回大量的金钱。借此机会,聚赌就成为了农村季节性违法犯罪。有的返乡人员不惜赌掉了自己辛辛苦苦打工一年的薪酬,并由此引发次生治安问题。{14}

  (六)火灾隐患多

  1.消防硬件先天不足

  (1)农村建筑耐火等级普遍较低。农村建筑普遍是三、四级耐火等级,在偏远农村及山区农村,更是以四级建筑为主。有的即使主建筑防火等级高,其附属的生产性建筑却都是四级建筑。而且,在建设设计时,基本上都没有考虑防火因素,都是以传统的生活要求为主线,生产性建筑与生活性建筑混建在一起,没有防火分隔,没有消防通道,没有消防设施设备。

  (2)农村的道路无法满足火灾救援工作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但是“空巢村”问题并没有提到日常工作上来。即使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村村通公路”,也只是将公路延伸到农村,并不是到农户。一旦农户发生火灾,救援的人员物资无法及时到位,道路的先天不足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湖北省郧县某农村,最远的农户距离派出所有30多公里,与主村落也有5公里左右,且没有正规公路,只有供牛马车及行人通行的小路,路况不适合机动车通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道路就会成为灭火救援的最大障碍,相关的人员和物资根本无法及时到达火灾现场。

  (3)救援工具准备不足。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空巢村”基本上都没有灭火器材储备,消火栓、消防水池、手抬泵、灭火器等基本的消防设施一般没有。一旦发生火灾,只能用锅碗瓢盆等作为灭火工具,无法有效灭火。即使少数农村有灭火器,也只是为应付检查、展示农村建设成果使用,不舍得用,也不会用。

  (4)公安消防站无法实现无缝隙覆盖。由于“空巢村”大多处于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区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都没有建设专业的消防站,只是由公安派出所担负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责。由于受历史体制等的影响,农村公安派出所面对消防工作缺乏专业人员,再加上本身人员的不足等原因,导致“空巢村”的消防工作大多停留在文件上,落实较差。

  2.农民的防火意识较差

  农民由于较少接受科学、规范的防火宣传教育,防火意识停留在传承的习惯上,且政府部门的防火宣传教育基本依靠农村干部,口号、标语、发放纸制宣传材料是农村防火宣传的标准方式,{15}不接地气,特别是对于“空巢村”,作用尤其差。留守老人与儿童的文化底蕴薄弱,接受能力差,对这种口号、标语更加不易接受。农村是传统习俗传承最完善的区域,部分“恶俗”极易酿成重大火灾,如元宵节等节日,部分地方民间有放孔明灯许愿的习俗。燃放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安全隐患。孔明灯酿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本身一般由纸质灯罩或化纤布料加工制成,通过点燃底部的燃料对灯内的空气加热放飞,燃料烧完后灯内空气冷却便会下降,但有时可能在灯内明火还没熄灭前就坠落,极易引燃树木、枯草等,造成火灾。{16}类似的习俗还有祭祖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麦秸等。同时,农村在用火用电及储存易燃易爆的物质时,基本上都是以价格便宜、方便使用为主,较少考虑消防安全问题。在空巢村,留守儿童由于较少受到教育,玩火而引发火灾的事件也不少见。{17}还有,随着农业技术设备的发展与普及,农用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而来的散装油料,在农村随处可见,基本上都是随手放在仓库内,不符合安全要求,潜在危险性大。由于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深入不够,很多农村生活习惯中形成的,习以为常的事情,如电线破损老化、柴草乱堆、冬天火盆取暖等都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在农村,大量的用火、用电的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难以及时整改。

  3.火灾救援依靠良俗习惯

  由于农村没有构建相应的火灾救援体系,公安消防机构也没有延伸到大部分农村,因此农村的火灾救援是以自救为主。在“空巢村”,村委会的职能大大削弱,虽然部分省份为加强农村的消防工作,要求农村派出所配备了消防车等消防工具,但农村地广人稀,有的农村距离派出所几十公里,一旦发生火灾,派出所无法及时应急救援,农村的火灾基本上还是以村民自救为主。现在农村一旦发生火灾基本上都依靠周围邻居自发的救助,而农民大多没有接受过规范的火灾救援教育,灭火一哄而上,看似救援的人很多,但灭火效果奇差,且易造成救援人员的伤亡。

  (七)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相对城市而言是比较低的,较少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农村的消费者在食品消费方面基本上都是以价格为第一考虑,然后才是品牌、质量、方便等方面。{18}其次,农民的辨识能力差,留守老人与儿童问题更加突出。他们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少,自我保护能力弱,对食品的要求基本上是吃了没事就行,是否符合健康安全要求,他们较少考虑。最后,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也较少延伸到农村,使农村成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空白区。因此,农村副食店的各种小食品基本上都是无厂家、无生产日期、无食用说明、无联系方式、无保质期的假冒伪劣食品。农村是当前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少数不良商家甚至故意将生产的有毒食品销往农村,致人死亡的案件也不少见。如2013年2月8日,湖北省宣恩县某村一村民在本村的副食店购买的标注生产厂家为四川省宜宾市某酒厂的、“大家族”牌2升塑料桶装白酒,饮后造成两人死亡、一人中毒入院的案件。经检测,该白酒中甲醇含量明显偏高,应为假酒。据笔者调查,诸如此类的食品在农村副食店并不少见。

  三、“空巢村”治安问题的预防和治理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空巢村”老人儿童的法律和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对内,留守人员做事往往依据风俗习惯,甚至是个人主观意志,不懂法,不信法,不守法。而对外,遇到不法侵犯时,一般都会忽视法律的作用,选择私下解决,更有甚者甚至采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在“空巢村”中,村民遇到不法侵害往往选择的是忍气吞声,或者息事宁人,当然也不乏“恶转变”者。{19}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知识及法律的普及工作。工作中,一是要根据农民的接受程度,选择通俗易懂的方式。如利用乡村广播或者村头的宣传栏进行宣传,也可以免费分发生活用品,在生活用品上印刷法律基础常识。对于不识字的老人,一定要专门进行沟通教育,注意方式方法;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在小学开设安全课堂,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加以教导,让他们了解合法与非法、安全与危险,并学会自我保护和使用法律武器,要把安全知识贯穿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中。二是要恰当地选取适用农村和农民的法律和安全基础知识。如农村高发犯罪种类的基础法条以及司法解释,基本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法条等。通过必备法律知识的宣传,可以提高村民对于自身行为的约束意识和面对不法侵害的防范意识,加强村民对法律的认同感,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也会起到规范和处罚作用,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识领域。

  (二)加强警务室建设,形成专项工作平台

  在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安机关的社区警务室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归纳总结城市社区警务室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研究“空巢村”的治安特点,因地制宜,大力构建适合的、广泛的农村社区警务室。根据“空巢村”实际住户的数量、治安力量和治安形势等具体条件,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构建农村社区警备室并配备专职社区民警,在村委会办公场所中安排专门的办公地点,依托农村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和资金、装备等,保障警务室民警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对其在社区的工作时间进行规定,并在提拔、调任及福利待遇上向农村社区民警倾斜。举办优秀警务室民警评选活动,给予优秀的民警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定入警下基层的人力分配制度,但凡新入警队的民警,首先到农村社区工作一定的时间,让警力下基层、到农村、深入群众。{20}要保证农村派出所等治安力量能够把控“空巢村”的实时治安情况,熟悉社情,便于民警适时开展各项治安活动,保障农村治安秩序。特定区域内的警务工作室要加强联动,相关流动信息要相互交流。可联合食品、卫生、法院、检察院、安监、工商等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农村专项工作平台,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保障区域之间能够联防联控,做到合法、合理、高效地处置本区域的治安问题。

  (三)布建治安信息员,建立“互联网+”治安防范信息库

  可在“空巢村”留守的治安积极分子中招聘治安信息员,按管理的范围设定人数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主要任务是对活动范围内的治安情况进行观察,对不稳定因素进行监察并按时报告。如果发现治安问题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时间向社区民警或派出所联系报告,迅速提供有关治安信息,给后续的治安处置提供情报支持。每个“空巢村”都要设立信息员,不能疏漏,并且将每日报告汇总分析,建立村中治安防范信息库,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人一档,根据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分层次开展“访、强、暖、护”的守望工作{21}。实时关注人员流动的情况,对于外来人员或返乡人员要加强关注,对于可能造成治安危害的重点人员,必须做到每日观察,实时报告。构建过程中,对于治安信息员的素质也要加强培养,以保障队伍的专业性、纯洁性。可利用农闲等时节,培训治安信息员的职业技能,以保证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挑选治安信息员时一定要考虑其身份背景,挑选长期在村内活动的人员。同时,设立监督员,由该区域的社区民警担任,定期对收集的治安信息汇总上报,剔除无效信息、失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四)推行家庭养狗,提高防范能力

  “空巢村”不仅存在村民法律意识不高的实际,留守人员自身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也是造成其治安问题凸显的一个关键因素。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儿童居多,他们在遇到侵害时反抗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他们的防范意识不足,遇到侵害时无法应对。要解决“空巢村”的治安问题,必须加强留守村民的治安意识和能力。可推行农户养狗,一方面可以陪伴老人和小孩,给生活带来欢乐,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看家护院的作用。笔者在东北中朝边境某农村调研时了解到,近年来朝鲜人民军军人越境到中国境内盗窃抢劫案件时有发生。他们越境一般都是以盗窃为主,一旦遇有物主发现并反抗,就会演变为武装抢劫,甚至会打伤物主,但是他们在盗窃时一般都会主动避开养犬的住宅。此外,犬防性价比较高,相对于提高农村技防来说,犬防所需的成本低得多,而且每个人家里都可以使用,不需要特别培训和经费维护,农户也会乐于接受。在加强犬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犬的管理以及犬主的管理。民警及村委会和治安积极分子要积极予以辅助管理,避免恶犬伤人或纵犬伤人事件的发生。{22}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住房防护设备设施的建设,鼓励和帮助村民安装防盗效果好的门窗,提高物防指数,对饲养禽畜的畜舍要加固、整修、上锁。其次要加强农村技防建设,在农村路口等敏感部位安装摄像头等基础监控设施,24小时进行监控,保障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治安形势复杂地区或特殊时段可通过专栏张贴预警信息,或者举行公益讲座对留守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对重点家庭要安排专人到其户内探望,对其家庭的必要防护设施免费安装,并告知他们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及安全防范的意义。如吉林省公安厅边防总队长白县边防大队为加强边境村的治安防范,推广边境农户安装“联运报警装置”,大大提升了边境村民的防范能力,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的安全。{23}社区民警及相关工作者要深入到田间地头,进到村民家里,和留守村民沟通聊天,用对话的方式进行防范教育,培养他们的治安防范意识,提高其治安防范能力。

  (五)加强乡村巡逻,照护空巢家庭

  一是乡村可组织专业乡村巡逻队伍,由当地村委会出资、牵头,在村内招收成员,按辅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管理并发放补助,以补充农村治安民警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做好治安巡逻队伍的资金、配置等基础后勤保障,加大对治安防范设施和治安队伍培养的资金投入。还可以从该地区治安防范志愿者中挑选出治安能力强,身体条件好,政治意识良好的留守壮年村民,以一个或多个村落为建制,建立专业乡村巡逻支队。由所在地的警务室等治安行政力量对队伍进行训练和调度。巡逻支队可统一执勤服装,统一上岗证件,统一执勤器械,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巡逻队伍闲暇时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根据任务需要或定期集合进行乡村巡逻。可通过棋盘式布局、网格化巡防、全天候防控,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守望,重点时段重点巡防,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当地派出所。二是可实行巡逻队员家庭分片承包制度,每一名巡逻队员分配固定的家庭户数,由他们负责具体家庭的治安防范和巡查,对于重点空巢家庭要定期查看,对留守老人和儿童重点关注,保障他们的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不定期举行入户走访活动,解决村民的现实困难,调研村民的治安满意度及对加强治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工作缺陷,提高防范能力。

  (六)成立治安协会,推行治安承包

  在县(市)政府部门设立治安协会,由县(市)公安局总体协调和进行业务指导,深化以治安承包为主的农村治安防范体系改革,大力推行治安防范保安体制,规范保安服务市场。县(市)可设保安总公司,乡镇可设保安分公司,行政村可设保安服务站,推进安保服务进农村。同时,政府部门要对乡村保安服务进行必要的监管,对其权利职责进行详细划分和约束,制定相关法规以保障治安承包制度完善平稳地进行下去。保安服务公司也可以在乡村招收乡村还未流向城镇的青年劳动力,提供岗位,利用他们对乡村治安情况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藉此还可以促进保安服务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就业岗位

  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收入,如果想要留住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多的高收入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巢村”的治安问题,留住青壮年,留住治安主要力量,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同时,高收入机会的提供留下的年轻人员能保证乡村家庭结构的完善,从源头上减少治安隐患的出现,也有利于对下一代人员的教育,从根本上遏制违法行为的代际传递。要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村村重组”的“空巢村”发展模式。这种形式更加适用于一些地理位置离城市较近、发展比较好的村落,可用发展比较好的乡村带动发展相对较弱的乡村,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乡村经济圈。治安问题究其根源多半也是经济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农村经济如果发展的好,就会从根源上减少违法活动的发生。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发家致富的条件,违法行为必然减少,农村治安风气则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校:谭明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