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4月26日,第七届“法治政府奖”终评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行。本届“法治政府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终评会上,10位评委在综合考量申报内容和现场陈述的基础上打分,最终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法治政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将系列推送获奖项目展示。
门头沟区深化“府检联动”赋能法治政府建设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
法治中国,基层作答。门头沟正在首都西麓书写“府检联动”改革篇章。
紧扣中央精神,筑牢制度根基
党的二十大擘画法治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锚定改革路径。门头沟区委紧扣中央精神,于2023年出台全市首个《“检察+行政”府检联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坚持“信息共享、法律共研、滥权共管、治理共商”,构建“党委领导、府检协同、社会参与、监督贯通”的工作模式。通过区委高位统筹,全面依法治区委、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审议府检联动工作情况,统筹56家行政机关协同发力,将法治建设深度嵌入区域发展全局,努力跑出法治政府建设“加速度”。

(门头沟区召开“‘检察+行政’府检联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座谈会)
紧扣纲要要求,打造“三道加法”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提出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通过支持检察机关开展行政诉讼监督、行政公益诉讼及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核心在于以检察监督倒逼依法行政、以司法协同强化治理效能。对此,门头沟区紧扣纲要精神,聚焦行政检察、公益诉讼、行刑衔接三项核心职能,打造“三道加法”——
“行政执法+行政检察”联动互促。围绕民生保障、放管服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等重点任务联动履职,激活基层社会共治强劲动能。依托“12345+数字检察”协作机制,妥善解决了预付卡消费、黑臭水体、销假销劣等百余项问题。
“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将行刑衔接纳入依法行政考核。检察院常态化列席“两法衔接”联席会,实时共享行政执法信息。建立行刑反向衔接闭环工作模式,以个案会商统一类案标准,有力防止有案不移、以罚代刑、不刑不罚。
“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检察监督”有机贯通。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联手解决历时长久、矛盾突出的行政争议30余件,以争议化解途径的“加法”,做矛盾纠纷升级的“减法”。

(门头沟区检察院联合门头沟区司法局向企业负责人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
紧扣区域定位,赋能高质量发展
立足区域定位,打通法治护航“最后一公里”。
坚持“生态立区”,将检察院纳入区委生态文明委组织体系,打造“室、站、点”联动式、共建型生态法治保护平台,设立全市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多个案件入选“北京市十大政府法治事例”和最高检、市检察院典型案例。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优化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窗口,“向前一步”服务营商环境。
夯实基层治理,建立镇街检察联络机制,联合清华大学研发“智检速答”AI助手,赋能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保护和新兴领域法治化,多措并举解决基层依法行政的堵点痛点。
门头沟区府检联动机制写入《法治蓝皮书·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No.9(2023)》及最高检《行政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作为典型改革案例在全市交流推广。
法治政府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门头沟区将持续深化府检联动,以机制创新促效能提升,以协同治理聚发展合力,为一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贡献“门头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