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瑕疵行政行为的多元矫正制度”(项目批准号:15FFX025)的相关成果。 [1]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53页。 [2] 参见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页。 [3] 罗豪才、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4页。 [4] [日]青柳幸一著,华夏译,载《比较法研究》1988年第1期。 [5] 如罗豪才、湛中乐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34页;应松年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7-48页;姜明安、余凌云编:《行政法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9-90页。 [6] 如前引[5],应松年书,第46页以下: [7] 参见前引[5],罗豪才、湛中乐书,第31-34页。 [8] 参见叶必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2-81页。 [9] 参见《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4条,《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第5条,《汕头市行政程序规定》第4条,《江苏省行政程序规定》第5条。 [10] 参见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2001]黔高行终字第24号判决书。 [11] 参见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1998]淅行初字第34号行政判决书。 [12] 参见虞城县人民法院[2009]虞行初字第122号行政判决书、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法院[2012]泰兴初字第7号行政判决书与刘森诉三河市公安局劳教委劳动教养决定案。载北大法意网,http://www.lawyee.net/Case/Case_Hot_Display.asp?RID=201706.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1月6日。 [13] 参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泰行终字第12号行政判决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2005]州行终字第2号行政判决书、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丽中行终字第1号行政判决书、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沈行终字第80号行政判决书、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湖行终字第13号行政判决书。 [14] 2起案件为:周某诉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行政处罚与强制戒毒案,载北大法意网,http://www.lawyee.net/Case/Case_Hot_Display.asp?RID=201707.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1月6日;王丽萍诉中牟县交通局行政赔偿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年第3期,第34页。 [15] 参见河南省正阳县人民法院[2009]正行初字第18号行政判决书、河南省临颍县人民法院[2010]临行初字第13号行政判决书,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漯行终字第12号行政裁定书、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法院[2003]获行初字第12号行政判决书、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青行终字第108号行政判决书、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2011]华法行初字第25号行政判决书、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驻法行终字第19号行政判决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00]闵行初字第6号行政判决书、广东省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0]韶行终字第9号行政判决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一中行终字第668号行政判决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1999]州行初字第1号行政判决书、温县人民法院[2008]温行初字第21号行政判决书、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焦行终字第39号行政判决书、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青行终字第126号行政判决书、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昆法行初字第2号行政判决书、夏邑县人民法院[2011]夏行初字第2号行政裁判书与泸县粮食局服务部诉四川省泸县人民政府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行政处罚案,载北大法意网,http://www.lawyee.net/Case/Case_Display.asp ChannelID=2010103&RID=5375.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1月6日。 [16] See R. v. Oakes,[1986]1 S.C.R.103,135-42; S. v. Zuma & Others 1995(2) SA 642(CC)(S. Afr.); Kartinyeri v. Commonwealth (1998)152 A.L.R.540(Austl.); Ministry of Transp. v. Noort,[1992]3 N.Z.L.R.260,282-85(C.A.); S.R. Bommai v. Union of India (1994)3 SCC 1(India). [17] See E. Thomas Sullivan, Richard S. Frase, 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 in American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8] 1598年,柯克(Coke)在Rooke’s Case.(1598)5 Co. Rep.99b.中声称,合理行政是行政当局的一种义务,See H.W.R. Wade,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pp.293-294. [19] See Leader v. Moxom [1773]2 W. BI.924. Westminster Corporation v. L & NW Raiway [1905] AC 426 at 430. Roberts v. Hopwood [1925] AC 578. [20] Associated Provincial Picture Houses v. Wednesbury [1948]1 K.B.223(C.A.). [21] Associated Provincial Picture Houses v. Wednesbury [1948]1 K.B.229(C.A.). [22] 参见前引[18],H.W.R. Wade书,第293-294页。 [23] 禁止越权原则源于宪法上的法治原则,要求政府必须服从法律,不得超越法律授予的权限。 [24] 参见前引[18], H.W.R. Wade书,第389-390页。 [25] Associated Provincial Picture Houses v. Wednesbury [1948]1 K.B.223,234(C.A.). [26] Associated Provincial Picture Houses v. Wednesbury [1948]1 K.B.230,233(C.A.). [27] See Michael Taggart,“Proportionality, Deference, Wednesbury”,[2008]NZ L Rev 423,428-429. [28] 参见前引[27],Michael Taggart文,第439-440页。 [29] See Margit Cohn,“Legal Transplant Chronicles: The Evolution of Unreasonableness and Proportionality Review of the 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58 Am. J. Comp. L.583,606[2010]. [30] 参见前引[27],Michael Taggart文,第429页。 [31] 前引[27],Michael Taggart文,第429页。 [32] 前引[27],Michael Taggart文,第436页。 [33] Liversidge v. Anderson [1942] A.C.206,261(H.L.). [34] 李树忠:《1998年〈人权法案〉及其对英国宪法的影响》,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 [35] 参见前引[34],李树忠文。 [36] 参见英国《人权法案》第3条、第6条、第7条;前引[34],李树忠文。 [37] 582 Parl. Deb., H.L.(5th ser.)(1997)1275.转引自前引[34],李树忠文。 [38] Bugdaycay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1987] A.C.514(H.L.). [39] Bugdaycay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1987] A.C.514(H.L.),531. [40] R. v. Ministry of Defence, ex Parte Smith (1996)Q.B.517(C.A.). [41] R. v. Ministry of Defence, ex Parte Smith (1996)Q.B.517(C.A.),554. [42] Smith & Grady v United Kingdow (2000)29 EHRR 493, paras 137-139(ECtHR). [43] 参见[美]彼得·莱兰、戈登·安东尼:《英国行政法教科书》,杨伟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3页。 [44] R.(Daly)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2001]2 A.C.532,547(H.L.). [45] 相关案例介绍参见前引[29], Margit Cohn文,第622页。 [46] For example, A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2005]2 A.C.68.参见前引[29], Margit Cohn文,第622页。 [47] 对此本文第三部分有进一步论述。 [48] 参见前引[27],Michael Taggart文,第439-440页;Paul P. Craig,“Proportionality, Rationality and Review”,(2010) NZ Law Review 265,293. [49] 参见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6页、384页。 [50] 前引[49],陈新民书,第377-378页。 [51] BverGE 30,292-336. [52] 参见施启扬:《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判选辑》(七),台北司法院1997年发行,第135-136页。 [53] Arden DBE,“Proportionality: the way ahead?” p.5.http://www.judiciary.gov.uk/Resources/JCO/Documents/Speeches/lj-arden-speech-ukael-proportionality-12112012.pdf.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2月21日。 [54] 刘权:《目的正当性与比例原则的重构》,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4期。 [55] 前引[49],陈新民书,第385页。 [56] 前引[43],彼得·莱兰、戈登·安东尼书,第359页。 [57] [1926] Ch 66,90,91. [58] [1925] AC 578. [59] 参见前引[43],彼得·莱兰、戈登·安东尼书,第359页。 [60] 转引自蒋红珍、王茜:《比例原则审查强度的类型化操作》,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 [61] 参见许宗力:《订定命令的裁量与司法审查》,载《当代公法理论:翁岳生教授六秩诞辰祝寿论文集》,台湾月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3页;何永红:《基本权利限制的宪法审查》,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7页。 [62] 参见前引[61],何永红书,第26-35页。 [63] BverfGE 38,210(230). [64] 参见前引[61],何永红书,第27-36页。 [65] 参见前引[48],Paul P. Craig文,第269页。 [66] See case C-353/99 P Council v Hautala [2001] ECR I-9565; Case C-353/01 P Mattila v Council and Commission [2004] ECR I-1073; Case C-64/05 P Sweden v Commission [2007] ECR I-11389 at [66]; Case T-2/03 Verein fur Konsumenten information v Commission [2005] ECR II-1121 at [69]; Cases C-402/05 and C-415/05 P Kadi and Al Barakaat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v Council and Commission [2008] ECR 1-6351 at [285]. [67] Case C-500/99 P Conserve Italia Soc Coop arl v Commission [2002] ECR I-867.参见前引[48], Paul P. Craig文,第270页。 [68]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2款。 [69] 参见常健:《中西人权观之差异》,载《时事报告》2012年第7期;[比]邓肯·弗里曼、古斯塔夫·盖拉茨:《欧洲与中国的人权观差异》,朱鸣译,载《欧洲研究》2011年第2期。 [70] [美]克里斯托弗·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黄金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71] 2009年8月28日王胜俊在江苏高院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能动司法,切实服务大局》。转引自夏锦文:《当下能动司法亟待处理的六大关系及解决思路》,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10期。 [72] 江必新:《能动司法:依据、空间和限度》,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1期。 [73] 公丕祥:《坚持司法能动,依法服务大局》,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11期。 [74]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