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部编本”三科教材投入使用 全国中小学生统一换教材

信息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日期:2017-09-02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三科教材统编工作自2012年启动,到2017年全部完成编写,历时五年。

部编版历史教材专门有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四十多位。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道德与法治”课原本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或“思想品德”课,教育部表示,此次调整为“道德与法治”是强调德法兼修。

秋季学期开学在即,全国中小学生也将迎来教材的新变化。

201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初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将启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又称“部编本”)。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三科教材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在2017年8月28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说。

“部编本”取代“一纲多本”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曾撰文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实行的全国一个教学大纲、一套教科书的政策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发生改变。该决定指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义务教育的内容应该因地制宜,有所不同。为此,中小学教材建设开始实行国家统一基本要求下的多样化的方针,即“一纲多本”的政策。为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教材的管理,原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了审查制度,并于1986年规划了小学9套教材,初中8套教材,1990年审定通过供各地中小学选用。

21世纪初,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编写新课程实验教材成为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以部长令颁布了编写办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有七十余家单位自筹资金参与了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在推进教材多样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教材编写的竞争机制。

2001年以后,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22个学科共167种教材供全国各地中小学选用。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国家教材委员会于2017年7月4日正式成立,由其统筹指导和管理全国的教材工作。“在中央的决定当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非常具体,强调要重点编好中小学三科教材,要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和统一使用。”郑富芝在8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三科教材统编工作自2012年启动,到2017年全部完成编写,历时五年。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曾多次开会,专题研究三科教材的建设情况。2016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专门就教育部统编三科教材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对一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此重视,反复提出要求,是不多见的。”一位教育部官员表示。

2017年5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还举行了国家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国家级培训班。在开班仪式上,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发表讲话称,“近些年在一些地方编写的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时常给教育工作带来被动。有的地方编写的教材出现的错误,居然在教学过程当中延续了近十年之久,像这种情况是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高度警觉的。”朱之文还称,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是国家行为。

朱之文说,日本总是在历史教科书上做文章,对日本学生进行否认侵略历史的教育;近二十年来,“台独”港独分子千方百计对青年人进行洗脑。“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大环境,需要我们加强教材建设,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从源头上加强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

“打好中国底色”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贯穿三科教材编写的原则。

据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他们在编写教材时格外注意:“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很自然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材的设计之中。”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在语文教材中增加古诗文,新版教材中,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选文体裁从《诗经》到清人诗作,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

此外,部编版语文教材还大量选编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如《纸的发明》《中国石拱桥》等赞颂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篇目,《邓稼先》《黄河颂》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篇目。

选文也体现出对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视。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反映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和他们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等。小学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等革命传统选文约40篇,初中教材中有《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等革命传统选文约30篇。

部编版历史教材专门有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四十多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田慧生在介绍三科教材审查工作时说,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教育部在2017年1月曾宣布,要将教材中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增加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东北抗战时间段,以此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这一变化在部编版历史教材中也有所体现。

部编版历史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教育。“主权意识首先就是领土主权。”据历史教材执行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介绍,历史教材以史实为依托,通过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等作了具体介绍。

“比方说钓鱼岛,教材介绍了它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经营的,中国政府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这是通过史实使学生加强了解(领土主权)这方面的意识。”叶小兵说。

温儒敏说,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选文意在加强国家主权教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与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黄河颂》《壶口瀑布》展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铿锵的话语激励学生;《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事迹,以感人的故事滋养学生。

设置法治教育专册

“道德与法治”课原本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或“思想品德”课,教育部表示,此次调整为“道德与法治”是强调德法兼修。

根据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被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他册次教材分散嵌入法治教育内容,小学涉及三十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五十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

据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介绍,教材在阐释法律规范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例如在讲国家权力时,教材强调了国家权力的运用有边界,对公权力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理念。而在讲公民权利时,教材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二者不可偏废。

南方周末记者翻阅现行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发现其中没有专门讲述法治内容的章节。这意味着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尤其是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的启用,将使法治教育提前进入小学课堂。

小学法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维护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介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与监督;四是重点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法治教育以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也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内容,并专门设置了中国梦、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