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的“信访法治化的实践路径与理论保障”研讨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顺利召开。来自中央办公厅法规局、中央政法委综治督导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北京市司法局、浙江省司法厅、江苏省司法厅、福建省司法厅、广东省信访局、江苏南京市委政法委、江苏苏州市委政法委、江苏盐城市委政法委、河南开封市委政法委、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浙江嘉兴市司法局、陕西榆林市司法局、上海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北京海淀区信访办公室、浙江金华市永康市人民政府、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委政法委、河北唐山市丰南区信访局、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信访办公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苏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深圳市宝安区法学会、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法学会、《人民调解》杂志社、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70余位领导和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教授主持,他首先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并强调信访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江必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司法部原党组成员甘藏春致开幕辞。

(赵 鹏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
江必新副会长强调有必要多措并举切实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既要加强信访工作,又要改善信访工作;既要畅通和拓展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的渠道,又要尊重已有的法定程序和司法程序;既要依法维护权益、解决问题,又要坚持严格依法依政策办事,坚持平等对待和公共负担平等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信访工作条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而真正有效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使信访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江必新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马怀德教授首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研讨会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与会嘉宾和投稿作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新时代信访法治化建设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信访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分类治理。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信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姜伟副会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的重大改革任务以来,人民法院依法办理涉诉信访案件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新修订的《信访工作条例》进一步巩固了涉诉信访的改革成果。接下来,全面推进信访法治化应坚持按照法律规定明辨事非、界定权利义务,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关于信访事项依法分类处理要求,健全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切实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和信访秩序。

(姜 伟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甘藏春副会长提出,信访工作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当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信访工作条例》基础上,法学理论界有必要对信访工作的功能定位、公民在信访过程中的权利进行总结和界定。他重点强调了信访工作的权利救济和预警机制功能,并提出以批评建议权还是以公民对公权力的监督权为基石来推进信访法治化是重要的理论问题。

(甘藏春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主旨发言环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胡建淼,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莫纪宏教授,中央办公厅法规局法规处处长周鑫作主旨发言。胡建淼教授指出,要发挥信访制度的优势,区分信访人反映的不同问题内容和投诉请求;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法治化应注意信访并非“人访”,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党政基层。莫纪宏教授表示,信访工作是政治工作、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要以结果为导向、以程序为重点,强调制度规范化,加强信访成本和责任机制建设,充分考虑基本权利救济的最终性,以公权力行使为目标解释现有的政治制度运行逻辑。周鑫同志结合《信访工作条例》起草背景指出,制定《条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完善信访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系统构建新时代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对各级机关、单位开展信访工作作出统一规范,是有力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信访工作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创制之举。

(胡建淼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莫纪宏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周 鑫 中央办公厅法规局法规处处长)
会议第三个环节为研讨与交流环节,第一单元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敬波教授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主持。本单元以“信访法治化的地方实践(一)”为主题,与会领导、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和与谈。

(王敬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杨围绕北京市司法局的信访工作实践交流经验做法,从信访与复议、人民调解工作协调衔接的角度提出,在诉求数量上要形成“大复议、中诉讼、小信访”,工作格局上要强统筹、重协同,打造全链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浙江省司法厅党委委员、行政复议局局长曹水萍就浙江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助推信访法治化的工作探索和实践分享经验,建议建立信访有序退出机制、健全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事项分类的协调配合机制、开展行政复议与信访的数字化对接协同。广东省信访局副局长吴明楷结合广东省信访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围绕信访工作的定性、定位、职责、原则进行主题报告。他指出,广东省信访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中心大局,促进重要政策落实和重大项目落地,对于在政策方面批量化解矛盾纠纷极具创新意义。浙江省嘉兴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沈丁华介绍了嘉兴市信访局“三到位一处理”的工作规程,并提出,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要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摆在首位、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强调首办责任、开展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北京市海淀区信访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赵立华介绍了开展访调对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等具有海淀特色的信访法治化实践成果,并指出信访法治化建设仍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崔 杨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曹水萍 浙江省司法厅党委委员、行政复议局局长)

(吴明楷 广东省信访局副局长)

(沈丁华 浙江省嘉兴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

(赵立华 北京市海淀区信访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五位领导的经验分享富有创造性,与谈专家学者对主题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司法部法治督察局副局长王磊表示,开展信访法治化工作要注重实现依法维护权益、规范信访秩序、维权与维稳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针对网络实名信访这一新兴投诉举报渠道,如何建立快速处置程序、依法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相关问题的标本兼治,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调解处处长熊飞认为,应大力发展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推动信访问题的源头治理,同时要畅通信访与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联动,这应成为信访法治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王万华教授指出,应高度关注信访事项的构成问题,从做实和优化衔接协调机制、加大法定途径解决实质化解争议的力度两方面实现将个案矛盾化解在基层,以推动依法行政为抓手实现源头治理。

(王 磊 司法部法治督察局副局长)

(熊 飞 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调解处处长)

(王万华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王敬波教授总结,以上各地方的经验介绍亮点纷呈,各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引导下、在法治的框架内,穷尽行政、政策等多种手段,创造性、能动性开展信访工作,从而解决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王锡锌教授总结,实践的丰富性将刺激更深入的法学理论研究,而客观的信访治理秩序和主观的权利诉求之间存在期待差异,应回归信访制度的本源功能以构建信访法治化的未来路径。
第二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董皞和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副局长徐运凯主持,研讨主题为“信访法治化的地方实践(二)”。

(董 皞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徐运凯 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副局长)
江苏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翟洁君作主题报告,他围绕江苏省在全国首创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建设、创新打造并高效运行“网上枫桥”服务平台“苏解纷”分享优秀经验和做法。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蔡蔚介绍了苏州市在明晰职责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建立信访工作标准化体系、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责任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江苏省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丰友芳介绍了南京市在信访工作方面的创新做法,例如,设置跟立法决策的对接机制、成立信访工作的专家智囊团、创建信访小超市、突击专项整治等。江苏省盐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韦应生介绍了盐城市坚持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思维,构建“纪法信”一体化联动机制,合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的经验与成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诉审查庭庭长孙庆宏介绍了北京市一中院在依规处理强化涉诉信访的建章立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落实接诉即办要求、持续激活信访端口职能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并指出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的最大特点是穷尽法律救济之后的信访,与党政机关的信访存在显著区别。陕西省榆林市司法局局长刘静妮着重从信访法治化的角度介绍了榆林市在化解信访纠纷方面的经验,指出榆林市通过构建例会、行政争议预防调处、应急会商、联合调研、信息共享五项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双统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委常委、副市长俞兰分享,永康市以建立相互学习制度、联络员制度、合力化解行政争议机制、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前介入机制等为抓手,加强行政复议与信访工作有机衔接、切实提升行政复议引流行政争议的工作成效。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若来介绍了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谋划、亲自下访接待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不断彰显出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和真理光芒。

(翟洁君 江苏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

(蔡 蔚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

(丰友芳 江苏省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韦应生 江苏省盐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孙庆宏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诉审查庭庭长)

(刘静妮 陕西省榆林市司法局局长)

(俞 兰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若来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与谈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程琥表示,信访法治化首先要科学定位信访制度功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多元纠纷化解体系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淑梅围绕如何提升信访工作的治理效能和规范化水平发言,强调有必要建立全链条的法治化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建立高效便民经济互惠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通过机制创新放大矛盾纠纷化解的效能。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暨公法研究中心副教授施立栋认为,如何化解使用技术化方式和解决信访人实质需求的冲突是未来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并强调在信访工作引入中立评估机制的地方实践基础上,有必要从信访机构的职能拓展与组织优化、评估机制的分类设置、相关配套制度构建等方面对现行信访制度展开系统性变革。

(程 琥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韩淑梅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施立栋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暨公法研究中心副教授)
董皞教授总结,面对信访功能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事项是前提,依问题定主管是落实信访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难点。徐运凯局长总结,落实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研究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第31条规定,健全完善把依法应当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的争议从信访渠道分流的具体甄别、转送等衔接机制。
第三单元以“信访法治化的理论问题”为主题,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于安教授和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富成主持。

(于 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李富成 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宋智敏教授围绕“整体法治化:促进我国多元解纷机制立法的构想”进行主题报告,强调需要准确选择立法模式和部门归属,坚持预防性、自治性、衔接性和数字性等原则,重点考虑利用公证方式实现诉源治理,充分挖掘基层能人解纷功能,明确调解前置促进诉调衔接,深化数据分析优化解纷途径。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以“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主题进行报告,提出信访工作的定位是“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应当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进信访工作,把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福建省司法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处处长陈涛指出,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是信访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法律服务执业投诉与信访相分离,并准确把握信访的诉求表达机制性质,以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郜成胜从技术手段服务更好解决信访问题的角度进行主题报告,从基于知识库、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大模型三阶段介绍信访智能化的发展过程。

(宋智敏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汤啸天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陈 涛 福建省司法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处处长)

(郜成胜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与谈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宪法教研室副主任刘素华教授指出,基于信访机构改革的现实需要,有必要再调整对信访工作定位的认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生态部教授、社会治理室副主任胡颖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对信访基础议题进行解读,指出共建共治共享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执行主编王凯教授介绍了当前信访领域的主要矛盾,提出信访制度具有特质数据、负正效应、隐性推力、单性依赖四大特性。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周敏指出,信访工作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功能定位、依法信访和理性维权是实现信访维稳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浙江理工大学讲师姚桐围绕民事涉诉信访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发言,强调对民事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和息访方式应当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刘素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宪法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胡颖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生态部教授、社会治理室副主任)

(王 凯 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执行主编)

(周 敏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

(姚 桐 浙江理工大学讲师)
于安教授总结,信访工作法治化需要认真研究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适用问题,关注信访部门的新定位。李富成副主任建议本次会议形成问题清单、共识清单、建议清单和转化清单,总结各地有益经验并加强成果转化。
闭幕式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国家监察与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曹鎏主持。曹教授指出,与会领导专家基于对信访法治化的理想期待展开了一场“何为法治化”、“何以法治化”的大讨论,围绕信访法治化的困局以及如何破局等方面深入研讨,既有思想碰撞更有观点共鸣,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成效的学术盛宴。大家从不同视角对信访法治化的实践路径与理论保障进行的充分阐释和全面梳理,有助于推动信访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进一步创新。曹教授认为,信访法治化路径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空方位下,从妥善处理好法治与政治、维权与维稳、权利救济与人民监督等多重关系入手,正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多元功能,防止出现万能主义、功能异化等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生动、丰富的实践探索,建构信访法治化的目标构成并与时俱进探寻着力点和突破口。

(曹 鎏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国家监察与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张相军指出,信访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制度安排,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政治智慧优势,本次会议主题好、时机好、内容好,会议成果在政治上着眼提升认识、法治上着力深化落实、理论上提供一定支撑,对于推进信访法治化具有重要作用。西北政法大学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周户教授在总结中指出,信访法治化是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的根本要求,一方面信访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信访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国特色制度价值,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为信访工作及其制度建设指明了法治化方向。推进信访法治化需要关注信访工作的时代价值及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信访实践的中国模式并构建自主理论体系。

(张相军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

(王周户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于2021年发起、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多元纠纷化解法治体系论坛”的第三次会议。“多元纠纷化解法治体系论坛”旨在服务高水平“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是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视角,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法治化制度创新和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高端学术论坛。第四届论坛计划于2024年6月举行,将以“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统一立法”为主题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