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华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例精析》序言
应松年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涉华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例精析》
在中国法学界,研究涉外行政法/国际行政法的学者较少,淑娣教授研究团队近二十年来专注该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出版了《欧盟经济行政法通论》、《中国经济行政法治与国际化》、《国际经济行政法》、《WTO与国际贸易行政诉讼》、《道器兼具:全球化与经济规制行政法前沿研究》等专著,发表了《国际经济行政法的理论界定》、《法律交融中的国际贸易行政诉讼》、《论涉外行政诉讼的显要类型-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国际经济行政法基本原则:平等保护与正当程序》、《论WTO法国内转化过程中凸显的行政立法新类型——涉外经济行政立法》、《多重视角下的国际贸易行政诉讼论》、《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审查标准刍议》等多篇论文。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涉华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例精析》是淑娣教授研究团队耶鲁-复旦国际合作项目《WTO体制下国际(贸易)行政法》、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WTO体制下的国际贸易行政行为审查制度研究》、复旦大学-盐城捷康公司合作项目《中美国际贸易法律问题专题研究》之研究成果。该书将为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法学这门亚学科研究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概而言之,淑娣教授等学者的这本《涉华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例精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案例研究与制度研究结合。本著在研究材料方面,遴选了2016年至2019年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公布的中国出口企业因美国商务部作出“双反一保”行政决定而提起的14起已经判决生效的行政诉讼案例。诉讼主体涉及的行业涵盖太阳能光伏产业、农副产品、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领域,这些行业均为我国出口产品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在制度研究方面,涉及的研究对象包括美国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制度、美国反倾销裁决和反补贴裁决基本程序、新出口商复审制度、落日复审制度,同时对于美国司法机关对涉及“双反一保”的行政案件审理中主要适用的法律原则、规则及相关政策,如“非市场经济国家认定”、“不利可得事实规则”、“正当程序利益原则”、“竞争中立原则”亦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解读。此外,本著立足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式,通过对案例判决过程中相关争议焦点的再解读,旨在揭示在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引起的美国司法救济程序中的法律适用规则、法院审查标准及法官司法习惯等问题,为后来的案例与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和经验。
二、特别注重对策研究。在国际贸易保护行为日渐频繁、多边贸易救济体制日渐乏力的境况下,本著拟从国家政策及企业对策两个维度分别对不同领域的反补贴、反倾销案件的救济对策进行体系性的构建,宏观层面涉及对未来多边贸易体制及贸易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和应对建议,微观层面涉及企业在美发起行政诉讼的应诉策略和诉讼技巧。试图构建一种体系性的“双反一保”救济方案,在愈益复杂的贸易环境下,为中国出口企业海外维权献计献策。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在受到美国发起的“双反调查”时,通过美国司法机关发起国际贸易行政诉讼,不失为一种相对有效的域外权利救济措施。在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两反一保”行政决定时,或可参考/借鉴这些案例,通过美国的国际贸易行政诉讼途径,寻求合理合法应对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国内法与国际法交融。从跨学科研究方面考察,本著首先立足于行政诉讼的基本论域,在国内法与国际法交融的公法思维模式下,跨学科吸收国际经济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关问题,主要按照行政法学的话语体系,进行阐发、评论,尝试性为行政诉讼法学项下新型的亚学科——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法学的理论构建提供实证研究性知识成果。其次,从实证角度,以国际贸易行政诉讼为研究视角,积极探索国际经济行政法学科发展导向,进一步梳理多元学术脉络,并尝试构建交叉学科型逻辑框架,推进涉外行政法/国际经济行政法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有鉴于国际经济行政诉讼这一选题的前沿性和探索性,本书的若干论点还可以商榷,个别提法仍有待斟酌,部分问题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本书虽然选取的案例比较重要,但如果有更大的样本数量的话,可能更能说明问题,更有助于研究的深入。由于美国法和中国法分属不同法律体系,在一些法律术语的翻译上如何做到信达雅,还有提升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然而现阶段中国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频繁遭受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国家安全调查、知识产权合规调查,维权形势十分严峻,希望从事国际贸易行政诉讼研究的学者能够更多地关注中国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权利保护问题,更多地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涉外经济行政法律制度,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进而赢得竞争提供法律上的知识支持!同时也为中国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法学的理论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祝愿学术界在涉外经济行政法律制度研究方面有更多的佳作面世!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