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深切缅怀 | 抗战老战士、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奠基人方彦教授逝世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19-08-28

抗战老战士、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奠基人、法学副教授、离休干部、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国民主同盟支部主委方彦同志于2019年8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

方彦同志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9月调入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一直到1985年5月离休。历任讲师、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首任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的早期领导者、组织者、开拓者、实践者,1981年从事行政法教育教学以及理论研究,是行政法学奠基者。受聘担任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中国行政法研究会顾问等职,为中国政法大学和国家法治建设尤其是行政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彦同志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方彦同志千古!


方彦教授生平简介

方彦,原名康舒新,1923年3月15日出生于山西省兴县城关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4年考入兴县中学。1936年至1937年在太原市上中学,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山西牺盟会。1937年秋任兴县牺盟会分会协助员、青年干事,牺盟会游击队工作员、通讯员、文工团团长、兴县“青救会”主任,中共兴县县委“青委”委员,兴县民先队副队长等职。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八路军120师忻崞宁静支队特务连(担任过排长、副指导员)和四分区武工队、六分区独立营(担任过青年排长、文化教员)、忻崞平川武工队,曾参与配合百团大战进行的游击战斗活动及掩护干部通过封锁区。1941年调到晋西 “青联”,任《中国青年》(晋西版)编辑校对,泽东青干校教务科员。同年9月至1948年9月,在《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分社任记者、编辑、秘书、科员。1949年任察哈尔省民政厅政务秘书。

1954年9月调任北京政法学院华北调干轮训班教学负责人兼《民政概论》教员。此后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先后在国家法教研室教授宪法、民法教研室教授国际法、任国防法教学组长、第一任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全国首批双学士班主任、讲师、副教授。编著有《资产阶级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国际法讲义》《陌生的人影》等。参编北京政法学院第一部行政法教材《行政法概要》(1982年6月)《行政法概要—教学参考资料选编》,参编全国第一本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行政法概要》(1983年6月),参写最早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1983年4月),《中国行政法学》(主编之一,1989年8月)。1985年5月离休后,受聘担任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中国行政法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报》顾问等。1986年至1999年任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国民主同盟支部主委,有效地开展了民盟支部建设。2015年,荣获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颁发的中国行政法学“杰出贡献奖”。




文韬武略显风采 抗日战士忆当年

——访我校抗战时期老干部方彦


通讯员:祁雪晶

本文载于《中国政法大学校报》2005年8月31日

总第502期


丁字楼103室,一间简朴的小客厅,我们的主人公方彦与记者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谈话……

方彦,1923年出生,山西省兴县人,在谈及参加革命工作的往事时,他神情颇为凝重,回忆说,自1937年投身革命工作以来,自己的人生命运便开始与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一刻也没有分开过。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年仅14岁的方彦便参加了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先后在兴县牺盟会以及青年救国会中工作。当时,尚未成年的方彦就已经被抗日的滚滚洪潮所感染,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晋西北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也经历了亲人、战友、朋友因为日寇的暴行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的痛苦。在那些水深火热的日子里,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人民,需要有人站出来拯救,需要青年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毫不犹豫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当中。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方老始终慷慨激昂。他说到,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战友一个个倒下,倒在侵略者罪恶的枪口下,心痛如绞,继而拿起笔杆,开始与敌人作斗争。他在参与《西北青年》《晋绥日报》《抗战日报》的编辑工作中,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全部融入到对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和抗日对敌斗争的宣传工作当中。一次次捷报传来,他都不辞辛苦,在第一时间出号外,向群众们宣传喜讯,振奋人心。一回回在夜色中,他跟战友一起在敌后方贴标语,写口号,让敌人对放眼望去无处不在的革命火种束手无策,不论是在学校的讲坛上,还是在编辑部的灯下,他都大声疾呼,向群众宣传革命形势。谈起这些往事,方老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飞扬的日子中,神情格外专注,眼神中不时闪烁着光彩,沉浸在那些炮火硝烟的日子。

他对记者说,在他的革命岁月之中,最难以忘记、印象深刻的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战中国人民最终以胜利而告终。消息传来之时,普天同庆,方老的编辑部里也一片欢腾。

在他晚年的岁月中,他仍然笔耕不缀,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他新作了一首诗,作为对抗战胜利的献礼:“行年八十二,欣喜华夏兴,本色保先进。”……


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

焦洪昌


祥滨发来信息,说方彦老师走了,享年96岁,家属表示,不搞任何告别仪式。

方老师是好玩的人,有点像黄永玉。83年我留校任教,分在国家法教研室,讲中国宪法,他讲行政法,我们是同事。老人家年长我38岁,每次都喊我洪昌兄,我喊他方老,一直这么叫,彼此习惯了。

方老师说,你是我和吴薇招进来的,79年政法学院在顺义县招两个人,另一个叫单云涛。你家成份比较高,好像是上中农,但个人表现和成绩还不错,所以就招了。

方老师是山西人,报人出身,好奇心强,什么事总喜欢刨根问底,等你回答完,他跟相声大师刘宝瑞一样,总喜欢说一句口头禅:有点意思。

方老师办事效率高,不管到哪个部门,见哪位领导,总留一封信,把要办的事写清楚。后来直接把信塞进人家办公室,连面都不用见了。信封都是自制的,把别人给他的信封翻过来,用订书机一订就好了,落款为方乙。开始我不解其意,后反复琢磨,是否跟水浒传中的燕青有关。因为浪子燕青,人称小乙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方老师的书法很养眼,软、硬笔法都好,有晋人王羲之的味道,只是字型更圆润些。我请方老师赐幅字,他写好用信封交我,展开后有两行字映入眼帘:敬录周敦颐《爱莲说》,请洪昌兄雅正。方乙。然后是用圆珠笔写就的内文。

方老师是法大行政法学科奠基人,我的业师朱维究教授就是他从密云给接回来的,据说王名扬、应松年、张树义、张锋教授等来法大或留行政法教研室,也与他有直接关系。

方老师离休后,跟他接触少了,最近读了白晟兄专访方彦老师的长文一一耄耋书生不寻常,有了更深的印象。方老师幽默、达观、博学,乐于助人,又从不整人,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陶渊明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敬爱的方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2019年8月26日


先生虽逝,但先生的思想、精神、风范长存!

激励后辈们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奋勇向前!

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