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2017【摘要】在与举报相关的行政案件中,判定举报人是否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最为核心的争议。分析指导案例77号以及相关案例,可以发现最高院以举报是否出于自身合法权益为标准认定举报人的原告资格,但这一思路回避了举报人与举报答复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利害...
10/29
2017近年来,为解决民事与行政交叉问题中存在的“裁判冲突”和“诉讼迟延”问题,学术界和实务界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诸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和制度实践。[1]在此过程中,争论的焦点逐渐聚焦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这一制度的正当性及其适用范围上。但是...
10/26
2017一、问题的提出自从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英美国家的“政府再造”与放松规制历史浪潮形成以来,[1]行政任务已经越来越多需要借助公民的力量来完成。虽然历史背景大不一样,中国同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在局部地方推行公用事业的公民力量或资本参与,...
10/23
2017【摘要】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发,应将行政诉讼...
10/22
2017公共利益、重大利益、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影响城市规划、社会稳定、社会风尚、公序良俗、就近入学、严重危害、严重违法、重大违法、情节严重、情况紧急、情况复杂、嫌疑、疑似等术语,常用于行政法律规范结构和行政诉讼判词之中,它们在行政法学上被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