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4月26日,第七届“法治政府奖”终评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行。本届“法治政府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终评会上,10位评委在综合考量申报内容和现场陈述的基础上打分,最终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法治政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将系列推送获奖项目展示。
东昌府区创新“互动体验式”普法模式
聊城市东昌府区司法局
一、项目开展背景
近年来,东昌府区司法局立足区位特点和水城文化,创新“互动体验式”普法模式,推出“体验式、情景式”普法,让法治教育活起来、动起来,通过有感认识、沉浸体验“双向互动”,实现普法宣传教育从“单向灌输”向“精准滴灌”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深化,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注入了强大动能。
二、工作措施
(一)智能把脉法律需求,普法内容精细有效。搭建“智慧普法微官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研发知识类、服务类、互动类等16类普法应用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准确研判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关注焦点和法律需求,并根据群众需求,及时更新调整法律知识储备,按需向群众推动普法内容,构建了数字化时代全民普法新平台。
(二)创新打造特色品牌,普法效果入心入脑。挖掘辖区葫芦文化和水城底蕴,推出卡通形象“法小福、法小禄、小水娃”,打造“三娃说法”普法品牌。在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出《三娃说法》系列作品27期,总阅读量超120万人次;实施“三娃说法”嵌入景区、嵌入宣传品、嵌入普法阵地、嵌入乡镇村居“四入行动”,建成“福禄法治文化公园”、“名人苑法治长街”等法治文化阵地;制作“三娃”玩偶、手提袋、钥匙扣等10余类衍生文创产品,“三娃”品牌形象点燃了全民学法用法热情。

(三)智慧赋能村居治理,普法触角便捷高效。研发“法惠昌民”智能普法宣传员,宣传员可以实现在微信群内每天推送普法文章、视频。系统还能自动记录群内学习情况,依据群众需求调整内容,通过红包答题、有奖竞答等互动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做到有效、精准、互动普法。智能普法宣传员已覆盖全区1239个村居(小区)微信群, 25.6万余名居民。
(四)“非遗+普法”融合发展,法治教育有声有色。将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围绕葫芦文化、剪纸文化,泥塑文化等创作出一系列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法治葫芦制作”“巧手剪纸学法”等创作,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中,亲身体验现代法治精神。

(五)积分奖励激发热情,学法用法提质增效。根据群众休闲娱乐需求,设计出法治拼图、法治转盘、法治套圈、法治猜谜等互动游戏,通过参与游戏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奖品,让群众在游戏中感悟法治精神。在“法治六进”活动中,开展互动游戏60余场,发放礼品5000余份,群众学法用法热情高涨。

三、成效与经验
该项目入选聊城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入围全国第七届“法治政府奖”终评项目名单。东昌府区委依法治区办被评为全省“八五”中期普法表现突出集体。
一是搭建了数字化时代全民普法新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智能普法机器人精准研判群众法律需求,个性化推送普法内容,公众需求智能分析准确度达80%以上,形成了集普法信息源采集、数据分析和普法应用于一体的普法格局。该经验做法被《山东法制日报》《聊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是推动了法治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立足地域文化,将普法与葫芦、剪纸、雕刻等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创作了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文化作品,有效促进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东昌府区“福禄法治公园”被评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三是增强了群众的法治体验感和获得感。通过普法卡通形象、法治游戏、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群众在参与其中体验法律程序、感受法治魅力,加深了公众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三娃说法”栏目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普法作品27期,总阅读量超过1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