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以“法治评估”在“中国知网”进行全文精确检索可知:2002年出现法治评估的前身(依法治市)工作评估及其研究;2003—2007年对法治评估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有零星的文章发表,所涉内容也停留在对法治城市的思考上;2007年开始兴起了对于法治指数的研究,特别是在余杭区开始了对于法治指数的实践和系统研究;2008—2010年的研究成果,也多以余杭区的法治实践为素材,这一阶段可以视为法治评估的发展阶段。法治评估真正成为研究热点是在2012年以后,这一时期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法治指数,而是扩充到法治评估体系、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等领域,代表性成果如董皞《美国司法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介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钱弘道《法治评估模式辨异》(《法学研究》2015年第6期)、孟涛《论法治评估的三种类型——法治评估的一个比较视角》(《法学家》2015年第3期)、朱景文《论法治评估的类型化》(《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治理指标项目、世界银行的世界治理指标、国家政策与制度评估、治理与反腐败诊断调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Metagora项目等政府治理绩效内容也多有与法治评估相关的内容。具体参见俞可平《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美)彼得·罗希,马克·李普希,霍华德·弗里曼.评估:方法和技术[M].邱泽奇,王旭辉,刘月,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钱弘道,戈含锋,王朝霞,刘大伟.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2,(2).
{3}王朝霞.法治评估与法治创新——基于浙江余杭实践的讨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4}(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5}(美)泰勒,布莱恩,古德里奇.社会评估:理论、过程与技术[M].葛道顺,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6}刘建能.辩证思维方法论教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7}向敬德.西方元伦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4.
{9}(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惠斌,杨雪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张恩明.风险社会理论相关研究文献概述[J].探求,2008,(1).
{11}Frank Fischer.Ulrich Beck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Risk Society: the Environmental Threat as I nstitutional Crisis.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 Vol.11, No.1,1998.
{12}张乃根.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1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4}Woodrow Wilson.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Jay M. Shafritz, Albert C. Hyde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4,.
{15}(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张成福,译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美)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7}龚祥瑞.美国行政法(上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18}包国宪,董静.政府绩效评价在西方的实践及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9}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