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赵凌:《国内首份信访报告获高层重视》,载《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A7版。
[2]数据参见《中国法律年鉴(2006)》,中国法律年鉴社2006年版。
[3]数据源自《中国法律年鉴》2003年-2009年各卷。由于缺少2010年《中国法律年鉴》,2009年的数据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网。
[4]蒋晓萍:《“击鼓鸣冤”的由来》,载《法学杂志》1992年第4期。
[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信访分会:《信访学概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6]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65页。
[7]刁杰成:《人民信访史略》,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页。
[8]前引[5]。
[9]李宏勃:《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页。
[10]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页。
[11][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12]前引[11]。
[13]杨小军:《实事求是判断信访诉求是否合理》,载《学习时报》2013年5月13日。
[14]参见《“稳控”唐慧拉锯战》,《新京报》2013年4月19日,来源:新京报网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3/04/19/259161.html。
[15]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
[16][美]斯蒂芬·B·戈尔德堡等:《纠纷解决——谈判、调解和其他机制》,蔡彦敏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