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甘肃司法责任制改革提速赶超效果显

信息来源:法制网 发布日期:2017-07-09

“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后,法官在充分庭审的前提下,判案真正实现了‘我说了算’。”甘肃法音律师事务所律师矫全深有感触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据悉,甘肃省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第三批试点省份。2016年1月中央正式批准全省试点方案,先期在4个市州12家单位试点,去年9月在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全面推开。甘肃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稳中求进,努力赶超,改革效应加速释放。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牛鼻子’。”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世忠表示,在中央政法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甘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司法体制改革事项,坚持把司法责任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推进,总体进展良好。

分解任务实行挂账销号

今年4月14日,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调研时,对司法责任制改革的5项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办公厅就此专门向有关单位发出督办函,省委政法委将其细化为11个具体事项,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跟踪落实,甘肃司改的“螺丝”由此拧得更紧。

甘肃省委高度重视司法体制改革,先后成立司法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司法责任制改革工作小组,加强对改革的谋划设计和协调推进。省委常委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先后10多次研究司法改革工作。

马世忠介绍,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协商的基础上,甘肃出台了试点总体方案以及员额管理、入额遴选、工资制度改革等方面的40多项主要配套方案,确保每一项改革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出台的方案有质量、可操作、能见效。

此外,甘肃还对司法责任制改革主要任务进行分解,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成果要求和完成时限,实行清单管理、挂账销号。通过定期对账、点对点督察、进展通报等方式,跟踪问效问责。对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及时进行约谈,推动改革任务落地。

马世忠表示,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后,一些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束缚逐步破除,办案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改革效果正在凸显。

坚决杜绝领导挂名办案

落实司法责任制以后,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法院各项审判数据明显提升。以2016年8月为界,改革前的8个月法官人均结案36件,改革后人均结案93件,上升227%;改革前各类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为152天,改革后缩短到60天,下降60.5%。

“改革前案件当庭裁判率为34%,改革后当庭裁判率为52%。”安宁区法院院长魏朝辉介绍,改革前案件发回改判率为21%,改革后发回改判率为0.42%。

改革后审判质效明显提升,与甘肃切实发挥遴选委员会实质把关作用密切相关。

甘肃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楚才元介绍,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严把程序设定关、资料审核关、非一线办案部门人员入额关和公告公示关,对前两批法检两院提交的5433名法官、检察官建议人选进行了专业把关,调整463人,否决119人,确保了入额法官、检察官的质量。

按照新的司法办案责任制建设要求,目前,全省大部分法院都组建了新型审判团队,检察系统组建固定办案组233个、临时办案组47个。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法官检察官和法官检察官助理的职责范围。

新机制运行后,除审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外,院庭长对其未直接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再进行审核签发;探索实行独任检察官和检察官办案组两种办案组织形式,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和“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

“我们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办案责任。”楚才元介绍,省高院对领导干部办案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坚决杜绝领导不办案、挂名办案或只办简单案件等现象;省检察院出台规定对检察长、副检察长以及检委会专职委员办案提出了明确的量化要求。

今年5月16日,甘肃省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作为案件承办人,对以涉嫌受贿犯罪报请逮捕的甘肃黄河剧院经理唐某一案依法履行了审查逮捕职能。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法院入额院领导589人共分案4506件、审结2897件,全省各级法院庭长办案数量都保持在庭内法官平均数的50%以上。

破解难题提升司法质效

2016年,天水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冯杰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时,采取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公诉人工作的办案模式。

探索在全市检察机关统一调配公诉人,是天水市检察院有效整合办案力量,切实解决当前公诉部门案多人少的创新举措。

面对案多人少、类案不同判等问题,甘肃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办法的方式破解难题、提升司法质效。

在司法责任制改革中,为破解全省“双语”干警匮乏困境,甘肃提出对民族自治地方法院检察院中,能够熟练运用“双语”的法官检察官,经考核后直接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在遴选中,有25名“双语”法官、两名“双语”检察官通过这一特殊政策进入员额。

为彻底解决书记员不足问题,甘肃省积极推动聘用制书记员管理制度改革,于6月中旬启动了法院系统聘用制书记员公开招聘工作。目前正在对各级法院现有聘用在岗书记员重新考试考核,择优留用70%,之后将按实际缺额人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届时,制约新型审判团队建设和运行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在探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方面,全省法院大力推进繁案精办细办,简案简办快办,使有限审判资源发挥最大功效。据统计,在试点的基层法院,80%的民商事案件适用简案程序,实现了法官减少、办案效率提升的效果。

向信息化建设要警力,是政法工作新的增长点。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一线办案人员提供智能化服务,最大限度减轻办案人员事务性工作负担。

甘肃省司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法院、检察院分别制定了相关制度和细则,改进院领导日常管理,加强流程管控,做到放权不放任。完善法官、检察官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追责情形,促进审判、检察人员依法规范行使权力。

甘肃还广泛开展案件评查,及时发现、纠正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去年,全省法院、检察院共评查案件15万件,有效规范了司法行为,促进了司法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