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建设诉讼服务中心;2011年在全国首创审判辅助事务剥离运行机制;2012年开通“12368”法院服务专线;2013年建立基层法庭诉讼服务点,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2014年实现异地代办诉讼事务,完成诉讼服务体系构建;2015年配套立案登记制改革,整合“四项职能”,剥离出108项审判事务交由前台办理,充分保障法官办案……
如此,八年时光荏苒,一个庞大的集线上线下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辐射成都全市21个法院、58个人民法庭和223个社区诉讼服务站。每一天,数千当事人所要办理的事务在线下分类处理,数亿个字节的司法数据在线上汇集传输……201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成都法院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让案件潮“软着陆”
“真想不到,虽然材料没有带齐,法院还是给我登记了。”5月4日上午10点,走出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市民陈某如是感慨。
陈某是成都某建设有限公司的股东,到成都中院起诉北京一家投资管理公司,要求对方返还借款3200万元和利息。在陈某的起诉材料中,少了能证明其身份的材料。诉服中心立案窗口的法官详细告知了陈某还需补充哪些资料后,仍然收取了陈某带来的起诉资料,并向其出具了《材料收据》。
“法院这样做很好,免得我跑冤枉路。特别是《材料收据》,我心里有底了。”陈某表示。
2015年成都两级法院受理案件近24.7万件,增幅高达40.9%。诉服中心最先迎接了立案登记制“冲击波”,首先是咨询接待及立案的工作量骤增,其次是受理的各项事务件数随案件数量增多而上升,2015年成都两级法院诉服中心共办理事务63.3万余件,增加23.5万余件,同比增幅达37.2%。
针对这种情况,成都中院开设了“导诉”服务,为每个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引和立案咨询服务。
“第一次来法院,不熟悉相关流程,好在诉服大厅有导诉员接待,遇到不懂的一问就清楚,要是不会写诉状,法官还提供诉状样本指导着写。更方便的是,这里还提供POS机刷卡和免费复印,免去了我们在银行排队和到处找复印店的麻烦,着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窗口办理立案手续的群众对诉服大厅的环境赞不绝口。
对于群众前来立案的,成都中院全部启用正式“登”字案号,并向群众发放相关法律文书专用模板,方便群众诉讼。对于类似陈某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将一次性详细告知应补充的资料并及时立案。如果群众对自己将要进行的诉讼,不知道应该准备哪些起诉材料,可以通过成都中院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和12368司法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当事人诉权得到切实保障,群众对法院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立案登记制实行以来,成都法院降低群众打官司的诉讼门槛,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让群众少跑腿、不白跑路,当场立案率达95%,通过实施便民措施一小步,实现服务群众一大步。
把温暖送到群众心窝里
5月的成都已经是炎炎夏日,但走进成都中院诉服中心,却阵阵凉意袭来。室内温控27℃,无线WiFi上网、便民诉讼指南、急救箱以及饮水、雨伞等温馨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自助查询设施,只要输入案号,系统马上显示出案件的进展情况;查阅电子卷宗与复印打印服务连接,诉讼群众“立等可取”……
为促进诉服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化、专业化,成都中院出台了《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服饰、表情、语言、态度等50项标准进行细化,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温暖送到群众心窝里。
“虽然你已经拿到了(文书),但根据规定必须原告、被告双方都领了才能开具文书生效证明,现在还不能为你开证明。”
“我已经和你的法官联系了,法官没接电话,可能开庭去了。”
“如果你今天要开(证明)的话只能在这休息一下,过一会我再帮你联系。”
“如果你不着急,我就在系统里给你的法官留言,等她看到了,办好了,再通知你过来。我会帮你联系好(法官)的。”
“行不行?”
“好,那你先回去吧,等通知。再请留一个你的电话。”
一张字迹娟秀的稿纸,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去年12月,一位有听力障碍的阿姨到窗口申请出具文书生效证明时,工作人员徐婷婷写下的交谈笔录。在沟通中,徐婷婷发现阿姨有听力障碍后,便耐心采用了笔录交流法与她交谈,顺利向她解释了为什么无法现场出具生效证明的原因,告知她自己会与承办法官、书记员联系核对生效日期后,再通知她来领取文书生效证明。最终,虽没拿到证明,阿姨仍然满意地离去。
这张薄薄的稿纸,镌刻着诉服工作的点点滴滴,承载着司法为民的细节。
为法官增效减负
案件量井喷,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法官不仅要完成开庭审理、调解、撰写文书等工作,还要承担调查取证、保全、送达等事务。近九成法官希望事务性工作能剥离出来,更加专注于审判。
从2011年开始,成都中院在全国首创审判辅助事务剥离运行机制,以实质性裁决权为标准剥离诉讼事务。
成都中院将开庭、调解、判决、撰写文书等归结为实质性审判事务,保留在合议庭“后台”办理;将材料递交、文书送达、申请事项、异议事项等不需要法官行使实质性裁决权的事务归结为审判辅助事务,按照诉讼流程节点进行梳理,从合议庭剥离出诉前13项、诉中76项、诉后19项共计108项审判辅助事务推向诉服中心“前台”集中办理。同时,科学设置事务流转程序。不需要法官裁决的对接类、办理类事项,如分流引导、诉非对接、材料递交、文书送达等43项事务,由前台集中办理,需要法官行使程序性裁决权的65项受理类事项,如保全申请、回避申请等,则由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后台办理情况反馈前台。前台服务后台,后台支持前台,实现诉讼事务剥而不离。
现今,成都两级法院的诉服中心承担了绝大部分诉前、诉中和诉后以及执行中的程序性事务,大大减轻了审判法官的工作负担,使其能够专心审理案件。调查显示,87.11%的法官认为建立诉服中心在减轻其工作压力、提升审判质效方面效果明显。2015年,成都中院在案件受理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0.53%的情况下,平均审理时间指数同比下降2.57%,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10.33%,平均执行时间指数同比下降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