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宁波如何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最好的城市?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6-11-05

10月30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6》。在前三次评估中名次连续下降的宁波市在全国100个重要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16年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最高的城市。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介绍,今年的评估体系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设计,共9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72项三级指标,满分1000分。得分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宁波、深圳、杭州、南京、广州、合肥、长沙、苏州、潍坊、台州。

榜单具有高度流动性

这个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因为结合历年评估,可以发现这个榜单具有高度的流动性。(2013年首次评估时范围只有52个城市,且满分为500分,暂不列入比较。)2014年到2016年前十名中,只有广州、长沙每次都能入围,入围两次的城市也只有北京、厦门、成都、上海、苏州、深圳、杭州7个城市。

比如今年的前十名榜单中,竟然有5个城市系首次入围,包括冠军宁波市,其前三次评估的排名分别为第9、20、21,可谓排名每况愈下。

为什么榜单变动如此剧烈?评估指标的微调或可作出部分解释。比如在各地政府普遍实施较好的“政务公开”工作中,今年增加了一项“‘政府数据’是否向社会开放”的二级指标,就让整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率比去年下降了4.11%。

在这个二级指标中,只有16个城市得到满分20分,剩下的84个城市只得到了10分。这些城市少得了10分,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公开政府数据,而是没有设立专门栏目。而如果一个城市得到这10分,就可以从第15名进入前十名。

如果说个别指标的微调就能带来榜单排名的震动,一定程度也说明法治政府建设的覆盖面和与时俱进需要得到重视。

宁波为何逆袭

接下来讨论的是宁波为什么能一飞冲天,从前一年的第21名成为今年的冠军,并成为四次评估以来首个得分突破800分的“优等生”。

从自身来说,2014年和2015年的评估中,宁波市有明显的弱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两个一级指标严重落后,2014年的排名分别为87、50,2015年的排名则为92、46。

对于一个经济发达的副省级城市来说,“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排在100个城市的倒数第8可谓“打脸”。宁波市在今年奋起直追,在这个指标成为全国第一(并列)。

从倒数第八到正数第一,这是奇迹吗?答案其实可以很简单。这项评估(今年的名称变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的6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是否公布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是否设置独立的法制机构、本年度政府常务会议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讨论情况、本年度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养、政府法律顾问开展工作情况。

这些指标让人吃惊,因为“作报告”、“开会”本是政府最基本的工作,更令人吃惊的是,这项一级指标是所有9个一级指标中得分率最低的,100个城市得分率为49.24%,不及格。

也就是说,宁波市在这项地方政府法治建设中最应做好却做得最不好的工作上出彩,从而成就了其冠军位置。宁波市出彩的背后,其实更应关注的是其他城市的不足。

比如“是否公布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一项,这是《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规定动作”,但只有19个城市符合要求,在2016年第一季度向社会做了公布。

再比如只有43个市政府通过情况通报等方式公布了依法行政考核的相关情况。评估组认为,这说明考核的透明度不足、社会监督不够是普遍状态。与此同时,大部分城市都未公布针对具体单位提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导致考核容易流于形式,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与考核工作同样容易流于形式的还有“政府法律顾问开展工作情况”,评估组认为“部分城市甚至表现出只见队伍不见工作开展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2016年宁波市异军突起的同时,我国城市政府的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