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杨小军教授:治理基层腐败首先要加强制度执行力

信息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日期:2016-04-24

对话动机

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和程序,推动公共服务公开透明,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以及执法不公等。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土地征收、惠农政策、扶贫资金等方面的监管措施,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中国这场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势基层反腐格局将如何深入?《法制日报》记者与权威专家展开了对话。

对话人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庄德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杨小军


基层腐败侵害群众利益

记者:中央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韩晋萍接受访谈时表示,和高级领导干部腐败相比,群众身边的腐败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切肤之痛”,要把一些严重啃食群众获得感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强占掠夺惠农资金等问题作为重点来查处。

各方信息都透露出,今年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治理基层贪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庄德水:基层反腐力度越来越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此应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通过基层的专项治理,近年来我们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取得的成效也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让老百姓对基层的正风反腐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对反腐政策有了更多的认识,相当于让基层正风反腐释放出更多的红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层不敢腐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只能说在基层不敢腐方面取得了成效,不敢腐发挥了应有的威慑作用,离不易腐、不想腐、不能腐还有一定的距离。

杨小军:造成基层腐败的原因主要有:没有充分的人力物力进行全覆盖监管;工作繁杂琐碎,问题隐蔽性强;人际关系复杂,造成很多问题难以发现和及时刨根究底。治理基层腐败其实就是把脉问题,把准了脉就能辨证施治。

记者:我们通过分析大量案例可以发现,基层贪腐在很多时候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为受到蚕食的往往是民生资金,比如各种惠农补贴、拆迁补偿等,这些资金被贪挪对老百姓切身利益影响很大。

杨小军:也正因如此,治理基层腐败仍面临诸多难点。首先是一些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守纪律遵规矩的意识差。其次是基层监督比较弱,比如拿一个乡镇进行剖析,它远离了县、市、省和中央,乡里有一个负责纪检的部门,但是力量很弱,而且在乡的环境里,基本上就是被乡的领导给裹挟了,有时候甚至相互抱团,所以缺乏有效监督。第三是基层政务和财务公开程度很差,一般属于愿意公开就公开的状态,而且公开的也大多是成绩,而不去公开运行过程等。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墙报上说的都是成绩,成为表彰墙,离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真谛相差甚远。

庄德水:首先,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思想认识不清,对中央的反腐政策包括其他的政策认识不到位,在很多政策的执行方面出现偏差。

另一方面,基层政府以及政治生态也是千差万别。基层政府在基层反腐败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社会不良思想和原先政治文化的影响,以旧有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对待新的反腐政策。第三,个别地方政治生态不好,但基层的移风易俗又是一个漫长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基层部门面临更多的利益诱惑,由于基层干部和基层部门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权力,一旦权力失去制约,就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搞腐败,侵害群众利益。

强化基层权力监督是关键

记者:的确,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村务公开、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惠农政策、扶贫资金等方面的监管,都进入了总理讲话的内容。

我们注意到,在个别地方,基层尤其是村镇一级,家族治理、“村霸”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基层干部对村公共资源任意分配、对下拨的款项挪用私吞等现象时有发生。

庄德水:你刚才提到的现象的确存在。因为受到一些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在一些偏远地区存在这种家族治理的现象,家族掌握村镇一级权力,家族控制选票,甚至有一些基层部门出现了涉黑的问题。此外,雁过拔毛,侵吞专项款、救灾款等现象还比较多。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加大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治理。

从反腐败角度来说,公开是最好的反腐方式,因为公开可以让村民们更好地参与反腐工作,让村民们更好地监督基层组织的运转,能够让村里的每一笔钱、每一笔开支都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账,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些治理效果,同时提高基层正风反腐的效率。

记者:对基层贪腐的治理直接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果基层干部不作为、懒作为,目标会很难实现。同时,基层腐败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民心稳社会稳,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基层是关键。从方方面面来看,基层治理刻不容缓。尤其现在随着惠农惠民的力度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增加,怎么把这些资金管好用好,怎么防止“小官巨贪”现象,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去深入、去破解的反腐命题。

庄德水:基层部门处在整个国家权力的末梢,责任重,职责多,与此同时对他们的权力往往难以做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腐败问题。这种情况与基层政府的职能相关,如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事、行使了太多不该行使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跟基层政府公职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关。李克强总理说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遇到利益诱惑时产生腐败的动机可能会多一些,产生的问题也更严重一些。再加上基层政府面对的社会问题事无巨细,这也给基层政府和官员以权谋私提供了机会,也增加了他们腐败的风险。

杨小军:治理基层腐败首先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比如,在财务、政务、党务公开方面都有很不错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总是执行一半、保留一半,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建章立制,而是需要提高执行力。

在基层真正能够起到监督作用的还是上级机关的监督,而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会出现效率递减的边际效应。如何强化上级对基层监督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比如我们对乡镇的监督是不是应该搞垂直监督而不是由地方负责、是否应该由另外一支队伍去监督、是否不要和地方捆绑在一起,在加强上级对下级监督的同时,应保持独立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执纪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让群众上线参与更多的事务处理,规范工作流程,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