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马怀德:用科学的理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11月09日 发布日期:2022-11-11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各领域。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立场始终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立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重视人民群众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决定性力量。人民至上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立场,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法治中国建设成效的价值尺度。我们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做出的战略选择。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积极响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我们只有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向深入,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地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深刻揭示法治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伟大创造,是符合国情、有效管用、获得人民衷心拥护的科学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好、巩固好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守正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要求法治建设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守正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坚守正道、坚守真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不能动摇或放弃我们法治的根基,又不断推动法治理论、法律制度、法治实践的创新发展,不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基础。

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我们要继续立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期待,在完善”“扎实”“严格”“加快上下功夫,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定位法治,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厉行法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建设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广度前所未有,法治改革的深度前所未有,法治发展的崭新局面前所未有,均得益于我们坚持系统观念。无论是全面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都体现了系统观念。奋进新时代迈入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上着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上用劲,不断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一重大问题时,系统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四个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敞开胸襟、海纳百川,借鉴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加快涉外法治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用法治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胸怀天下,不仅要擘画好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图景,而且要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世界各国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