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2021个人数据权与个人信息权关系的厘清周斯佳(河海大学法学院讲师)摘 要:个人数据权不同于个人信息权。在网络世界里,个人数据权保护的是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而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则是信息主体合法获得的,并转化为信息的个人数据。个人信息之于信息主体,是...
06/18
2021【摘 要】以告知同意为原则的个人信息保护必然面临诸多困境,典型如“隐私政策”无人读、不可读、读不懂,信息主体被“胁迫同意”以致难以行使拒绝权,大数据处理实难取得有效的同意,问责机制难以发挥功效等。告知同意机制源自个人信息自决权与隐私权理论...
06/18
2021【摘 要】 目前法学界在数据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对传统法律理论(尤其是私法)予以机械适用的路径依赖现象,而缺乏对于“数据”这一新型法律对象在理论和立法模式构建上的有效创新。现有理论倾向于在私法上通过赋予个人或企业某种“数据权利”来建立数据...
06/17
2021【摘 要】 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是直接关涉公权力并主要凭借公权力来实现的正义。其具有地方化和动态化的特征,它的实现需充分考量我国公民对待公权力的态度,以及当前中国所适用的融合底线思维和差序分配原则的分配正义理念等因素。在中国场景下,...
06/17
2021【摘 要】通过权利方式保护个人信息是一种世界趋势。立法宜以“人格”要素、“人格性”要素、“非人格性”要素作为客观分类标准,构建以公法为依托,私法为主干,社会法为补充的权利话语体系。按照权利客体的层次,在基本权利和人格权法中解决“人格”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