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研究成果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智库成果、建言献策 -> 马怀德文集 -> 建言献策 -> 正文

马怀德教授:从公报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信息来源:千龙网 发布日期:2014-10-31

今天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所涉及的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谈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我想谈论三个方面问题,第一,简要的回顾一下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历程以及重大意义。第二,重点谈一下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三,重点谈一下四中全会决定中涉及到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几个重大任务。

一、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提出依法治国时间并不长,最早可以回溯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写入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把这一条写入了宪法中,变成了一项宪法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当然在后来的十六大、十七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有对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表述有一些差别。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关于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但前提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是要考虑全面这两个字,因为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4号首都各界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的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放在一起,把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放在一起,反应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在法治重要性认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所以这次四中全会明确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过去党的报告中都有有关法治的内容,十六大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七大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法治的内容有77处之多,算是最多的一次。但是这一次全会的报告是完全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通篇都是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法治,对依法治国的这种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把法治摆在了一个更加神圣、更加重要、更加基础性的地方,所以也有人评价说,十八届四中全会必将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会议。

具体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为什么我们党在这个阶段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要以全会的形式讨论依法治国,并且要通过这样的一个决定呢?按照现在公报所披露出的信息,它的意义可能是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有四个法治标准,一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二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三是司法中心不断提升;四是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当时把这四个标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标准,现在来看,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的首先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服务。为什么呢?因为法治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只能代表一个国家发展实力的一部分,包括军事、包括科技,但真正有实力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这种制度和政治文明所蕴含的历史,以及所代表的价值方向,与其他物质文明相比,更有价值。从世界来看,能够获得所谓人类最珍贵的文明是什么,就是法治,所以它是一个国家价值的体现,也是政治文明高度的标准。

温家宝曾提到,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我想这个评价是到位的,因为我们讲法治不是简单意义上把法律当工具去看待,我们更多的是把它看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一种共同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的本身,对于一个国家的富强、文明、民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次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了我们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那什么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呢?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法治,因为法治是制度的最高形态,我们讲的治理体系,实际上指的就是一套符合现代理念的国家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和运用这种制度的能力称之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怎么才能体现一个国家制度的最高级形态?无一例外每个国家的法治所制定的法律得到良好的实施是最关键的,现在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打个比方,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我们的改革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我们每一项重大的改革都是以法治为引领推进和保障的。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如果法律不做及时的修改,那就会出现法律和改革之间的巨大冲突,一方面政策改了,但是另外一方面法律没有修改,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法治和改革之间要有密切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法治要起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推动和保障的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制度体系才能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定型,越来越向法制化的方面迈进。最理想的就是当一个国家的各项治理制度,治理体系完备之后,最终应该都是以法治的形式所呈现的,没有法治很难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这是第二个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时候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决定,在这个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依法执政的概念,过去我们都讲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但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依法执政的概念,也就是说国家要依法治国,对执政党而言要依法执政。所以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把这几项内容合在一起,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起建设。

所以依法执政被纳入了整个国家和法治体系,法治框架上,依法执政实际上就是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关于党内的法规规范性的文件,制定的数量是非常多的,我们在去年还专门发布了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的制定条例和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办法,我们俗称叫做党内的立法法。制定党内的规则,包括党章、党内法规、党的规范性文件意见等等,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权限、程序,这说明我们在执政方面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用法治的方式治国理政,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依靠法治来加强提升我们党执政的能力,治国理政的能力,所以这一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三个重要意义。

第四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约束规范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记得1997年刚刚提出依法治国的时候,很多人对这个概念还是有隔膜的,不能够准确完整全面的理解,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国很多省就开始提出各类依法治理的口号,包括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有的地方提出依法治村、依法治家,各行各业提了很多的口号。这些口号提的对不对,也对也不对,对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推行法治,依法治国必须落实到方方面面,所以推进依法治理有必要。但是另外一方面对法治本身有误解、误读的表现,因为法治的核心不是治老百姓,如果说用法律治老百姓、治民的话,那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治,如果法治的重心放在治老百姓上,那就背离了法治的含义。英文中对法治的解读更加准确,英文中有一句话,什么是法治,法的统治,它强调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全社会的遵行,强调法律至上,强调程序正当,强调规则,也强调平等。所以说我们说的法治不是简单管老百姓的法,那只能叫制度的制,真正的治是法的统治而不是人的统治。

国家机关也好,企事业单位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大家按照统一的、平等的规则来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力,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才是法治。2008年5月4号,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到中国政法大学去视察,他说今天我刚进你们的大门口看到你们校门口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有四个大字,叫做法治天下。他说我再说一下,法比天大、法治天下,他说现在都在讲法治,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什么呢?五个方面,第一,宪法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必须追究。第三,一切组织机构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第四,法律要在群众中得到普及。第五,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法律的权威靠人民的信仰,靠人民的信赖和人民的维护,同时人民也有义务,有责任去维护法治的权威。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那这次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可以连成一句话,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的概念,过去我们说有法律体系一说,大家都知道2011年吴邦国委员长代表全国人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那个指的是立法层面的,我们制定了242个法律,700部行政法规,8000个地方性法规,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府规章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领域的完整的有机的法律规范体系,他讲的是制度是规范。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不是讲法律体系,而是讲法治体系,一个律,一个治,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法治体系强调的是法律制定的完备,而且能够得到切实的遵守和执行实施,又有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这才叫法治体系。法律体系强调的是静态的规范层面,制度层面的体系,而法治体系强调的是动态的立体的、完整的体系,所以说法治体系更全面。

我们这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我们在立法层面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在法律的实施层面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在监督层面我们要形成严厉的法治监督体系,在保障层面我们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所以现在媒体和社会解读的时候,往往说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了五个体系,这五个体系就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这五个体系是第一次提,所以非常有新意,和过去我们很多的提法是有关联的,不是完全割裂的,是有密切的关联性。

比如,我们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个重点讲的是立法的任务,立法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主要是对司法和执法机关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我们的行政执法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要严格的执行公正的司法,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厉的法治监督体系对监督部门而言,监督机关要对整个法治的运转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这也包含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要形成一套完备的、一体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从党的领导从全社会法制意识提高的要求法的保障问题,如果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没有投入这么多的精力,没有做出全面的规划和推进的话,那法治也很难保障,很难形成这样一条保障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我等会儿讲,他是指党内的一套规范体系,这是首次被纳入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这么五个体系,建成一个五个体系的法治体系,建成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而言按照公报的要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形成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这是我们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一个具体的内容。

当然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对如何实现这个总目标提了特别的要求,就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