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原站栏目资料

信息公开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站栏目资料 -> 学术资源 -> 专题 -> 信息公开研究 -> 正文

正义网:29岁县长如此神秘 民众怎不生疑?

信息来源:正义网 发布日期:2015-03-29

  新闻背景

    河北省馆陶县近日召开干部大会,29岁的闫宁走马上任,出任馆陶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如果不出意外,在此后的馆陶县人民代表大会上,闫宁将没有悬念地去掉“代”字,成为县长。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闫宁或将成为“史上最年轻县长”。当民众发现这个29岁的代县长3年4次升迁,大家纷纷探究他靠什么不断得到提拔重用时,发现馆陶县政府门户网站的‘领导之窗’中竟无法看到闫宁简历,媒体深入闫宁曾工作过的邯郸三县进行走访,却被告知“县长的简历是机密,不便对外公开”。9月20日,邯郸市宣传部外宣局接待人员表示,提拔闫宁是按省委组织部的条件要求,绝对没有私弊。9月21日晚,馆陶县政府网站上可以查看到县长闫宁的简历,但简历却只是“羞答答”的写明工作履历,关于学历只用“大专文化”概之。真金莫怕火炼,如今面对媒体和公众的众多疑问,馆陶县如何接招?

官员信息理应向公众敞开

    政治家族现象,在世界政治范围内并不陌生,家族从政只要合法合规,有据可查,信息透明,也能被包容于现代政治;其实即便中国古代,除了那些政治黑暗的王朝末世,政治家族系谱也未必是一本糊涂账。不能容忍的,是诸如萝卜招聘、招考黑幕之类的现象,这无非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政治版本,权力内部繁殖,阶层固化,不仅阻碍社会正常流动,剥夺了他人的公平机会,也是对政治生态的腐蚀和败坏。29岁的闫宁成为馆陶县代县长一事,不应继续迷雾重重,当地部门乃至闫宁本人都应主动向公众解释和答疑,这是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更在于官员信息与民众绝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详细

县长的简历怎么成了机密

    干部年轻化曾被视作改革象征,如今为何饱受质疑?可以认为,许多人质疑的并非提拔年轻干部,而是当事人背后有无权力关系背景。从媒体报道来看,闫宁的直系和近亲亲属中,的确有多人为官。人们对“最年轻官员”的追问,是出于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渴求。当然,年纪从来不是职务高低的惟一判断标准,任职资格及其正当性才是真正的评判标准。如果一个县长的简历都成了机密,人们当然只会往不好之处联想。就此而言,当地越是遮掩闫宁的详细任职信息,越是会让这位年轻官员陷入舆论危机。【详细

县长简历应没有"机密"

    县长的简历在馆陶竟成为了国家机密。这是何道理?我们不仅要问。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这里看来是成了摆设。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县长的简历是应该向公众公开的。为何在馆陶却行不通呢?一般干部从参加工作到正处级职位,即使一帆风顺,按照组织规定,至少需要12年时间,通常大学毕业时已二十三四岁,为何我们的闫县长却能够只用六七年时间爬到正县级?当然,如果确实表现特别突出,就更要把破格提拔的理由和简历公布出来。这样就能够增加闫宁的信服力,为其以后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对其他踏踏实实工作的干部也有交代。【详细

29岁县长的简历不能是机密

    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事关公众福祉,是一项公共事务,而不是提拔者与被提拔者之间的私事,公开、透明既是程序正义之必然,亦为底线之要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选举任用制度仍未成熟的情形下,信息的公开、透明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导入适当的公众监督,有助于消除干部选拔过程的不公与腐败。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范,譬如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就是必需程序之一,各地也都执行得很好,当地岂可置之不理,仍旧暗箱操作?【详细

"神秘官"不举一反三必然接二连三

    舆论不依不饶,实在因为“神秘主义”最易为各种腐败寻租提供寄生土壤。如果是业绩突出破格提拔,只有公开才可以服众,才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如果不是这种状况,则一个官员升迁不透明,“超常规提拔”,一大批干部的热情会受到打击,一大批民众会对公权丧失信心。在这样的“神秘官”一再浮出水面、刺激舆论的当下,该有上级部门出面,说明情况;当事人也必须及时站出来,拿出证据说话。【详细

县长如此神秘当然令人生疑

    “君子坦荡荡”,要让人解开疑惑,必须有公开透明的干部任职程序,必须对媒体和民众做出及时、正面的回应,这也是公共部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应有之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大家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位“青年才俊”,而不是再以异样的眼光去质疑。所以,闫宁的简历不只是一张纸,公众对于代县长的关注,也不是纯粹的围观。这关系着政府的责任、公众的权利。我们相信,公众需要的不是神秘的官员,而是公开与透明的政府。【详细

县长简历保密 民意价值几何

    选拔多年轻的人当县长不是问题,干部的跨越式升迁不是问题,甚至干部的身世有多么显赫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得给公众一个理由,而且这个理由经得起基本的质疑。应该说,这是信息公开的起码要求,是满足公众知情权,使之能够监督政府的底线条件。明知为底线而漠然置之,只能认为相关部门似乎看透了民意的嬴弱。干部人事任免风波不断,传闻满天飞,化解之道当然首在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而最重要的,恐怕还得让民意具有真实可感的压力,成为一种必须在乎的东西。【详细

习惯29岁县长,不习惯"简历成机密"

    29岁县长不可怕,可怕的是官员的简历成国家机密。如果官员有将原本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划到国家秘密中去的权力,则出现一位19岁县长也不在话下。逻辑发展到这里可以断言,正是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还没有想象中彻底,官员升迁过程中才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火箭速度”。而规避官员升迁“火箭速度”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官员的信息曝光于阳光之下,打造没有隐私的政府。【详细

"见不得人"的县长莫非又是内部"酝酿"

    其实,不管是闫代县长还是之前炒得很热的牟阳、周森锋,他们的职务比起当年红军的领导人还差一大截呢,翻开有关红军的资料,20出头的师长,30左右方面军团长,并不少。为什么当时人们对年轻的干部没有疑问?因为血雨腥风的年代,领导与战士一样,时时都在接受子弹的考核,天天都在刀光剑影下拼命,不只是自己人任命,敌人的枪炮也在选择。现在的“X长”怎么出来的呢?说好听点是选出来的,其实明白人都知道是内部“酝酿”出来的,所谓投票不过是履行一个合法手续。【详细

"县长简历是机密",百姓如何监督其言行

    干部选拔,最重要的是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岂止一个简历,就是干部选任的整套程序,都有必要向公众公布,退一步说,要闫代县长合法转正,必经让信息公开化,否则公众怎么监督,怎么放心?再退一步说,作为县长,理当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机密说”无疑是逆潮流之举。馆陶县的“县长的简历是机密”,只能让人看出其平时亦步亦趋的行事作风、一言九鼎的特权意识,只是,这样的作派遭遇了网络曝光,也算是生不逢时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