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首届全国“信访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访法立法”课题组共同主办,旨在搭建信访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交流平台,推动信访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完善。这是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围绕委员会的宗旨和目标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今后该研讨会将逐步形成常态,每年定期召开,从而实现“以信访理论研究提升信访工作实务、以实务工作推动信访理论创新”的目标。
来自全国2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60余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北京、天津、湖南、浙江、湖北、河南、广西、黑龙江、贵州、安徽、广州市、济南市、深圳市等20多个省市区信访局的领导及信访工作者80多人出席研讨会。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创办人张宗林同志主持了首届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首先为推动我国信访理论研究做出积极贡献的北京大学王浦劬教授、清华大学沈原教授、北京大学谢立中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小君教授、北京市委党校张勤教授等六位专家颁发了荣誉证书,使得本次研讨会从一开始就进入了高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沈原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陈小君教授、北京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杜石平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讲话。杨灿明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具有开拓性、高端性和创新性三个特点,构建了信访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平台,有利于探讨信访的困惑,有利于回应正义。
陈小君教授认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信访研究新引擎的启动,标志着信访理论研究春天的到来。陈小君教授同时认为,信访理论研究必须直面种种复杂的背景,以及依然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惑,这应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杜石平研究员认为,全国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信访实务工作者,共同围绕信访制度的理论研究、信访工作的法治化、信访工作的改革创新进行交流,有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信访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快速发展。
沈原教授认为,信访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构筑了一个有效的通道,它是国家扎根于社会,用包括情感治理在内的各种治理手段来治理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工具。因此研究信访制度,把它沿着法治化的轨道向前推进,把它构筑到现代国际治理体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章志远教授还在开幕式上宣布启动“法治信访进步奖”评选活动。据章志远教授介绍,为总结各地信访法治化工作的有益经验,客观评价、推广信访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牵头发起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评选活动。今后拟每两年组织评选一次。该评选活动将积极促进各地信访法治化建设的经验互鉴;作为成果转化媒介,将广泛推广重点地区探索出的新形势下信访治理的成功模式;作为创新激励机制,将有效促使各地信访机构加快推进信访法治化进程。目前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评选委员会已经成立,经过一年的评选活动,预计今年11月宣布评选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
当天的研讨会共设置“信访理论研究新发展”、“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与创新”三个主题,与会信访领域专家和信访一线工作者共同就信访工作实际、理论研究以及信访改革创新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镝鸣以“北京市信访理论研究新发展”为题,阐释了信访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新理念;西南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田阡教授做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的主题发言;北京市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张真理研究员则从“信访的政治参与化改革”方面谈了最新研究理念,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傅广宛教授谈了运用大数据技术量化信访工作、量化公共政策的相关研究;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许忠建从信访实践出发,介绍了湖南省信访工作的创新之举。这些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实现了前沿信访理论研究成果和当前信访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彼此推进。
有关信访法治化的研究成为此次研讨会最受专家和信访工作者关注的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红教授提出在信访法治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和具体建议,中国政法大学翟校义教授提出了信访立法要遵循的价值要素,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江利红教授则从“信访立法的理想与现实”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贵州省群众工作中心(信访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华琪从基层信访实践出发,对信访立法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这表明,无论是信访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已在信访法治化方面展开了有益探索。
在大会总结阶段,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浦劬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赵树凯研究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海坤教授分别进行了总结讲话。
王浦劬教授认为,此次会议内容非常充实,与会者基本达成四个共识,一是信访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同时也有它的合理性;二是信访本身实际上必须要优化;三是信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信访本身必须更加法治化,更加制度化,更加公正,更加合理,更加科学。这是本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
赵树凯研究员认为,做好信访理论研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需要从改革开放30几年的历史着手,梳理回顾和总结信访制度的发展历程、发展轨迹和内部的逻辑。二是学者一定要面向生活,然后到生活里面归纳、总结提炼,信访理论研究要有突破,一定要面向社会矛盾的现实。
杨海坤教授在总结中强调,此次研讨会是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自2016年1月成立以来第一次在社会公众面前 “亮相”,委员会成立的初衷是推动信访的法治化,这个研讨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研讨会将每年举办一次,希望能够为我国信访法的出台贡献力量。
据了解,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自2009年成立伊始,就将“信访法治化”研究作为信访理论研究的重点。截至目前,研究中心共开展“信访法治化”相关课题研究23项。其中,受国家信访局委托开展的信访立法可行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此外,研究中心非常重视信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成立了“全国信访高等教育联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信访博士培养方向——“信访政策量化分析”博士方向;开设信访领域国际性、常设性高端论坛,对外推介我国信访制度。鉴于研究中心6年来取得的成果,2015年,研究中心被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认定成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齐名的国家级官方智库,成为国内信访和社会矛盾领域唯一的高端智库。
此外,作为高端智库,研究中心非常重视信访法治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此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就是在研究中心的积极推动下成立的。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行政法学会,旨在构建信访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平台,围绕信访法治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确立信访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推动信访法治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填补了国内没有信访法治化专业研究机构的空白,有利于推动理论与实务界对信访法治化研究的深层关注,开启了我国信访法治化专业研究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