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主动权,不能让政府信息发布跑不过谣言。”10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重庆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刘笑盈教授给重庆市的新闻发言人支招。他认为,政府形象=政府行为+政府传播+媒体传播=公众总体印象和评价,所以,这就要求政府官员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10月22日《重庆晚报》)。
刘笑盈教授所言极是,并且说到了“点子”上。网络时代,各类信息的出现早已改变了过去以“天”计算的模式,而是以时、以分、以秒来计算。政府信息发布工作与谣言之间,其实就如同体育竞技赛场,是政府信息发布时机与谣言流传之间的赛跑,看谁先抢得发布的先机,看谁先掌控了引导社会舆情的主动权。
如今,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并且已被社会广泛应用。各类信息可以说迅速及时且畅通无阻。生活中,每天通过网络及手机短信发布的各类信息,不仅繁多而且迅速,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对信息保持“密不透风”的思维,显然已跟不上现代管理的节奏,亦凸显信息化应用理念上的落伍。
谣言为什么会有人信、有人传?这是因为其传播的速度快,说得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一样。此时,如果政府主导的信息跟不上,再加上辟谣不及时,就会让谣言弥漫,给工作带来被动。近来,一些地方政府在信息发布上反应迟钝,已经在与谣言的较量上吃了亏。比如,河南开封杞县“钴60被传泄漏事件”,由于网上谣言四起,而政府应对又不及时,导致当地很多群众纷纷奔向周边县市“避难”,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杞人忧天”,后经核实确认并没有发生泄漏。
当前,政府信息发布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三个特点:其一是反应慢、节奏慢,官方信息发布速度远远跟不上民间传闻流传的速度;其二是做表面文章,冠冕堂皇,无实质性内容,让信息发布走过场;其三是有的地方政府根本就不重视信息发布工作,对于一些敏感、重大的事件,不是藏着、掖着,就是轻描淡写,不疼不痒。
其实,信息发布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促使社会稳定的重要舆论武器。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当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学会与记者打交道,笑答记者提出的刁钻古怪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增强对新闻的判断能力、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事关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上,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消息,掌握主动。
笔者以为,与谣言赛跑,就如同飞人刘翔的110米跨栏,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技巧,要有随机应变的信息发布技巧和能力。信息发布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一门艺术,是个大学问,需要各级政府把信息发布摆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重要的位置上,这或许是政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舆情的价值所在。
所以,各级政府部门都要认真学习、上好信息发布这门课。既要做得好,还要说得好,这样的信息发布机制,才能让政府始终处于主动、主导、主流的地位,并且以科学有效之手段应对一切来犯的谣言。
(舒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