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研究成果

报刊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学术著作、学术论文 -> 马怀德文集 -> 报刊文章 -> 正文

马怀德:法治政府是否有成效公众说了算

信息来源:法制网 发布日期:2012-04-24

马怀德:法治政府是否有成效公众说了算

——专访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项目负责人马怀德教授

 

9月1日至10月1日,入围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的15个项目将在法治政府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这也就意味着项目虽然入围,但如果百姓在留言板上认为政府造假,那么这个项目最终将被淘汰。“专家评审意见”、“社会公众的评价”以及“实地考察的报告”三个指数会直接影响2011年初最后公布的评审结果。

 

客观公正独立的评审原则

 

9月3日,北京学院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办公室。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马怀德教授告诉记者,9位评选专家本着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进行评审;评选采用专家打分制,每位专家针对每个申请项目进行打分;专家根据项目情况,主要针对项目对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项目的社会效益性、项目在全国范围的可推广价值、项目的创新价值等方面进行打分,单个项目满分者为100分;根据专家打分结果,计算26个项目的平均分,根据平均分进行排名,排在最后的11项将被淘汰。

记者:项目是何时启动的?为何要进行法治政府的评奖?

马怀德:这个项目是从今年3月12日正式启动的,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成立,当时邀请了一些专家共同参与。

启动之初,我们的主旨是:这是一个民间的奖项,是由学术机构发起、组织专家评选、公众参与的,对政府在依法行政,建设法冶政府方面有什么创新、创举,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宣传,目的是为了提高各级政府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的能力水平,然后确立一些范本。但是我们不是说对每一级政府、每一个政府机构都要进行评审,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公开征集的方式让大家申报。现状表明,可能宣传工作做得不是特别好,时间也太短,一共有26个单位申报,包括四个国务院部委,包括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和证监会,有22个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涉及到将近二十个省份,最多的是河南,一共申报了5项。

记者:申报面不是很如意,那评奖程序如何进行呢?

马怀德:是的,因为宣传工作不到位,所以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参与申报工作。为了确保评审结果的质量,我们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非盈利,我们不向任何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受任何政府的捐助;第二个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第三个是评奖坚持中立客观的标准,如果大家确确实实觉得这个项目很好, 专家讨论,实地调查,公众参与,就可以评奖。当时确定的就是五个奖项,五个提名奖,所以我们现在初评26个里面评出15个,对这15个再进行终评,年终时,还要淘汰五个。

 

严格透明的评审过程

 

记者:在具体的评审操作过程中,你们是如何体现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的?

马怀德:我们这个项目启动之后,申报的各级政府反响非常热烈,有些政府部门积极准备申报材料,像湖南省政府、河南郑州市政府,都是把盖着国徽大印的材料报上来,而且多次电话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是否需要补充不足。有些我们是收到申报书之后,才回过头来再去看这些项目的社会效益、创新性、推广价值和科学性。

这次评审活动3月启动,6月底截止时一共收到26个申报项目。8月24日我们专门召开了专家评审会,邀请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还有社科院、北大、人大、法大、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

我们这个评审很讲究程序的:每个专家事先要把这26份汇总材料都看一遍,评审开始时,先宣布评审规则,每个专家领两三个任务,然后回到住处,认真地审阅之后提出推荐意见。把材料都看完之后,再汇总到一起,每个专家介绍自己重点看的项目,每讲一个项目大家都参与讨论,并且全程录音记录。

评审之后,9个专家根据自己评审意见最后对26个项目分别打分。专家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打分,没有引导,也没有其他任何因素的干预。最后根据9个专家的分数,作一个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平均数,最后我们根据这个分数选前十五名入围。

记者:项目入围之后,还要经过哪些程序才能得出最终的评选结果呢?

马怀德:我们评审结束之后就公布在法治政府网上,然后同时起草一个新闻通稿,发给了媒体进行公示两个月。这两个月期间开通网站的留言板,社会公众对入围的 15个项目有异议的,有不同意见的,甚至有补充意见的,都可以提出来,最后我们汇总相关意见,结合专家实地考察结果,向终评委员会报告。在年终时候要召开一个全国评选委员会,邀请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专家和领导一起来评选。这个评选的结果最后就确定五个当选、五个提名、五个被淘汰。

 

评选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记者: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活动?它对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有什么样的意义?

马怀德:我们举办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是推动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因为是从学术界、民间角度,截至目前还没有类似于这样的奖项,我们想让老百姓给政府打分,知识界或者专家学者和老百姓共同评价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成效。

第二是最近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也进一步强调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应该确立一些典型,明确一些方向。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工作应该是政府来做的,但学术机构也义不容辞地应该做这件事。

第三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意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能够让更多的行政机关领导同志,公务人员意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增强信心,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这也符合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的精神。

此外,我们通过评审发现有些项目,虽然是政府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并不太大的举措,但是很有实际意义。比如证监会的查审分离,虽然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听证制度, 规定了一系列的处罚程序,但是能不能真正保证处罚的公正性还很难确定。现在证监会把查、审分离之后,进一步保证了处罚的公正性。又如,四川搞的线型式依法行政的指标体系,这实际在深圳、北京一些大城市都搞过,在县级城市还没搞过。依法行政的重点重心都在基层,只有基层严格依法行政了,整个制度才能发展,所以他们搞得也挺有价值。

高度重视公众的评价

记者:这个项目从启动至今天和您想象的是否吻合?遗憾之处在哪里?

马怀德:是高度吻合的。但有一点我们不是特别满意、有点儿遗憾,那就是申报的单位太少,我们想象至少会有一百家以上的单位申报。

例如,北京法制办搞了一个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挺有特色,同时又搞了一个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制度,这两个都入围了;广东省广州市法制办搞了一个信息公开,又搞了一个公众参与,这两个也都入围了,所以等于在入围的十五项里头有两个单位有两项,其他都是一个省一项或一个单位一项。

记者:项目入围后的公示环节很重要,如果说专家评审认为这个项目确实不错,但老百姓留言认为政府在这个项目上造假,那么这个项目是否会被淘汰掉?

马怀德:我们对类似项目的监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请专家去实地考察。去实地考察时,我们不会跟负责项目的单位或者其他人打招呼。在实地考察中,专家可以问老百姓,也可以问政府工作内部职员,以及考察项目的真实效果如何;另一方面就是接受网上和来信来电公众的评价,我们对公众的评价看得很重,为什么呢?因为法治政府的建立就是服务老百姓。老百姓不认同,那你这个做法的意义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