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2023彭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法学博士)[摘 要]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6条的基本目标是平衡个人信息流动和安全,整体定位等同于第40条,因为国家机关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
02/13
2023丁晓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摘 要] 个人信息概念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基础。但个人信息概念面临范围不确定、去标识化信息性质不明、匿名化信息是否受保护等难题。个人信息概念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个人信息高度依赖场景,因个人信息识别...
02/13
2023刘权(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摘 要] 契合“放管服”改革理念的数据安全认证,在数字时代整个规制法体系中必将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数据安全认证通过声誉评价机制,可以引导、激励互联网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可以增强用户对中小微互联网企业...
02/10
2023张继红(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摘 要] 技术与法律分别属于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规制工具。随着数字空间的不断拓展,以个人控制与行为规制为核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模式面临困境。技术标准因其弹性、灵活性发挥了及时的补充作用,但其自身的...
02/10
2023袁博(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湖北行政复议研究院研究员、法学博士)[摘 要]《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告知—知情—同意”框架基础上,创造性地设置了以行为规制为中心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模式。行政监管的功能在这一全新保护模式中能否准确定位,关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