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术资源

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时评书评随笔 -> 随笔 -> 正文

刘莘:美国见闻录(二)

信息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日期:2014-05-13

美国的生活设施

美国是我第六次来,第一次是1998年,在一个大学城,纽约州北部的一个优美小城,有一个优美的希腊名字:Syracus意思是雪城。它和沈阳在一个维度上,多雪可以理解。我当时住的是一个比较老的house,地板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响,窗户也是那种老式的。但是我惊讶地发现厨房的设施一应俱全,当时的中国人,恐怕绝大多数还没来得及住上自己所有的房子,当时我们对厨房的要求只是一个可以放炉子做饭的空间而已。可是这个老房子的厨房,微波炉、烤箱、洗碗机、灶台抽油烟机一个不缺。许多细节让人非常方便,如已经非常结实钉在墙上的厨房用的纸卷架,操作台上的灯,操作台墙上预备好的两个电器插头座等。柜橱整齐得让咱觉得卧室柜子不过如此。哦,油烟报警器,第一次叫吓我一跳,以后炒菜就开窗、用大毛巾扇烟,最后也渐渐习惯让油不太热就放菜了。

本次逗留也是三个月,住的也是租的房子。但今非昔比,咱们在国内住自己买的房子也有十三年光景了,觉得阳光下边没什么新鲜的东西让咱感叹了。但是真住下来,还是有所发现。首先还是厨房。这个房子是公寓楼,就是我们住在城市里绝大多数人买的那种商品房吧,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八十年代盖的。和98年我在美国住的老house不同。因为是公寓房,厨房是房东预备现成的,不像卧室租给你什么都不带,连床、书桌等等一应东西都得自己置备。厨房除了一应俱全的电器、墙上方便的多处插座外,还有改进,如抽油烟机放在微波炉下边像是一体似的,一点都不占地方。抽油烟机还有一个改进,是力道大了许多,不像1998年那会,中国人一炒菜,抽油烟机不给力,警报器就响。还有一个大优点:洗菜槽下水口特大,碎一点的东西冲进去一点都没问题,比如茶叶、碗里多少剩下的残余饭菜、洗菜掉下的碎菜叶等。而且一旦觉得东西有点大冲不进下水道,墙上有一个开关,一开,下水口下边的绞碎机就帮你把冲不动的东西绞碎送进了下水道。喝,真方便,我相信所有使用厨房的人没有不喜欢的!其实值得一说的还有,厨房的安置真是合理,没有浪费的空间,电器都搁的特是地方,余下的地方都是柜橱且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白色柜橱,整齐、干净、好用方便!

这么好用、方便,是不是老百姓普遍享用的生活设施?回答是的。其实早在1998年第一次来美国时本人已经发现美国和中国的最大不同就是“均匀”,也就是说,在美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基本生活设施都是一样的。当年住过的那个20万人的小城,规模很小了,但是有机场,公路四通八达,即使开车往城外走一两个小时,那里的生活设施都和所谓的城里一模一样,电话、电视,煤气、水、电、暖气一应俱全。其实就是说只要是公共设施如下水道、热电线、电视电缆、暖气管道已经覆盖了所有地区,预设的,在哪里都可以盖房,然后与这些管道接上就可以使用了。有人说是啊,富人愿意住乡下不愿意住城里,所以必须把乡下都预备好。这话要反过来说才对,因为没有城乡差别,在哪儿必须的生活设施都有,不会因为看不了电视,打不了电话,没法上网影响生活质量。城里住公寓,在城外就可以住house就是咱们中国人说的别墅。那富人才愿意跑去乡下住呀。

新中国建国之初,为了让国家经济发展快些,我们国家学苏联让乡村给城市做贡献,农产品价格据说普遍低于其应该价格的44%—73%,而工业品价格高,普遍高于其应该价格的60%—500%。形成所谓“剪刀差”,农村还有其他“牺牲”,时间一长,国家就变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至今,农村、农民给国家做了巨大贡献。土地圈进城市让城市越来越大,不是城市的变成城市,农民涌进城市,让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如此等等。也许这是必须的过渡,但我们让农民等多久才能让农村和城里一样?不论我们GDP增长多快,如果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不能说很幸福。因为二元结构说穿了,就是一种不公平,对大多数人的不公平。建国65年了,我们能不能加快点步伐,先让农民基本生活设施和城里一样呢?这至少能给农民增加一点幸福感吧。虽然是迟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