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在线举行。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学生参加了会议。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李红勃教授代表基地发布了《嵌入式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用户关注。与主流的单体式短视频平台相比,部分嵌入式短视频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短视频行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统一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所有平台积极承担起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责任,共同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的良好网络环境。
在专家研讨环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表示,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的比例很高,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规范短视频平台非常重要。暨南大学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张鸿巍教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观点:嵌入式短视频常态化、以儿童为中心的权利观、家长应承担的责任、平台内容如何分级等。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邓丽分享了自己所做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调研,提出在网络保护主体方面,受访者认为应当主要由监护人和网络平台承担保护责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郑宁认为该报告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价值,并从传媒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短视频平台发展趋势,呼吁制定普遍和统一的行业性规范。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未成年人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代秋影指出,要认真对待网络沉迷问题,要重视家庭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提出,应以服务为导向提供统一标准,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较大的平台可以定期开展评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周丽娜从社会共治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的观点。
本次报告发布和学术研讨,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前沿问题,形成了学术共识,提出了治理对策,不仅有助于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的理论创新,相信也会对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