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4月26日,第七届“法治政府奖”终评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行。本届“法治政府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终评会上,10位评委在综合考量申报内容和现场陈述的基础上打分,最终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20个项目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法治政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将系列推送获奖项目展示。
大鹏新区强化海陆统筹打造近岸海域环境监管新机制
深圳市大鹏新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
深圳市大鹏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建立海陆统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深化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跨部门联动合力,走出了一条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新路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深圳大鹏新区探索陆海统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充分肯定了新区相关改革的先行示范作用。
(一)坚持多方联动,建立海陆统筹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为打破“九龙治海、各管一摊”的传统监管模式,大鹏新区率先构建“海域—流域—陆域”海陆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海洋、海事、海警、海监等五部门共同签署《海陆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备忘录》,并在涉海五部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联合执法、联合督察”四大常态化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交通运输、水务、城市管理等其他11个涉海部门的管理职责,完善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5+11”海陆统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部门间工作衔接,先后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9次,联合查处了盗采野生珊瑚案、潜水电鱼案,通过在大鹏湾海域种植珊瑚的替代性修复方式开启深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先例。

(开展海陆统筹联合执法行动)
(二)坚持数据共享,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动态监管
大鹏新区深入贯彻“海陆统筹”“以海定陆”的综合治理理念,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纵向整合市、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横向收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海事、海警、海洋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相关单位的监管信息,实现涉海部门数据信息共享。率先建成全国首个陆海统筹的全要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完善生态物联监测设备,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和地面观测,对空气、水、噪声、扬尘乃至珍稀物种等十余类环境要素监测数据定期分析研判,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监管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坚持科技赋能,提升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水平
针对大鹏新区海湾面积大、岸线长、地形复杂,传统监管方式存在人员难以到达、响应不及时、覆盖不全面等难点痛点,大鹏新区率先在全国首创“全地形、全覆盖、全时段监管+远程海水采样评估+污染快速溯源”的无人机巡航智慧化监管模式,布设5个自动机场、10条近岸巡查航线,实现新区125公里海岸线和近岸海域每天一次全覆盖巡查,通过监管飞行巡查,及时处置海岸带垃圾、海上溢油等疑似污染情况200余次,有力保障近岸海域水质提升,创新经验获得央视《新闻周刊》报道点赞。

(无人机巡航智慧化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