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术资源

民政行政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部门行政法学 -> 民政行政法 -> 正文

蒋悟真、李其成:社会救助“救急难”机制构建问题探讨

信息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发布日期:2018-07-28

【注释】 

[1][12]曹立前:《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9页。

[2][美]夏洛特·托尔:《社会救助学》,郗庆华、王慧荣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53页。

[3]《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第1款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要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5]童星主编:《社会保障理论和制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3页。

[6]赵泽洪、周绍宾:《现代社会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32页。

[7]刘日明:《法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60页。

[8]日前,江西省在救助对象上实现三个“同等救助”,与“救急难”对象无缝衔接,即:非本地户籍居民与本地户籍居民同等救助,城乡居民同等救助,支出型贫困与收入型贫困家庭同等救助,并在此基础上,适度扩大医疗救助范围,不仅对五保对象、低保对象等常规对象实施救助,也对因重特大疾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实施救助。谢宗博:《江西1亿元特别救助金解百姓急难》,北京:《中国财经报》,2015年7月4日,第002版。

[9]林莉红、孔繁华:《社会救助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25页。

[10]我国贫困线标准长期偏低,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人均每天1美元)还有相当的距离,与现在的国际贫困线标准(即人均每天1.25美元)更是相距甚远。郑功成:《中国社会救助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71页。

[11]林竺、大鹏:《“救急难”综合试点:开端良好亮点纷呈》,北京:《中国民政》,2016年第3期,第13页。

[13]兰剑、慈勤英:《现代风险社会与“急难”风险的应对》,青海:《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第58页。

[14]蒋悟真:《从兰考火灾事故辨析国家与社会的救助责任》,上海:《法学》,2013年第5期,第13页。

[15]郑尚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64页。

[16]蒋悟真、尹迪:《社会救助法与社会保险法的衔接与调适》,上海:《法学》,2014年第4期,第66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