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术资源

法治政府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行政法学前沿 -> 法治政府研究 -> 正文

江必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信息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20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0-12-04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江必新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尤其是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确立为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强调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首先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注重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立改废释各项工作,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确保法律及其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二)经济社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发挥市场经济固有规律的作用和维护公平竞争、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基本法则,需要法治上的保障。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和矛盾,如何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重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法治政府建设包括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等多方面要求。

(四)涉外法治和国际治理中的战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对外斗争中,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五)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载体,就保证了国家治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民主性、稳定性、程序性,并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各项制度得到全面贯彻与正确执行。要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法治中国建设强调法治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突出以人为本、追求实质公平,侧重良法善治。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例如,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二)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坚持系统思维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中国问题,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又一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法治建设多个领域存在的问题有过十分精准的阐释。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问题开出了一系列“药方”,为我们有效解决问题、推进法治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法治中国建设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还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离不开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三)既要深化理论研究,又要深化法治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坚持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不断深化立法实践、执法实践、司法实践和守法实践,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四)既要注意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创建

对于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一体推进,确保各项改革创新举措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协同。同时,也要充分鼓励和尊重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法治中国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进程,基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敢于试错,从而为法治中国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开辟道路。

(五)既要注意统筹推进,又要注意重点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形势、看待问题、谋划布局、部署举措时,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在注意统筹推进的同时,也要注意重点突破。要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确保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六)既要注意核心制度的建设,又要注意综合配套

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要抓紧制定、及时修改,大力推进核心制度建设。同时,也要注意制度的综合配套,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七)既要坚持目标引领,又要注意效果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在坚持这一目标引领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无论是立法工作,还是执法工作和普法工作,都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用效果来检验目标是否正确、实践结果是否符合目标的要求,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最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