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 >> 公法学人 >> 正文
沈 岿
法治政府网| 时间: 2006-07-13 13:40:38 | 文章来源: 法治政府网
一、个人简介
沈岿,男,197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88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攻读法学专业。在北京大学先后于1992年、1995年、1998年获法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先后于1998年4月至6月、2002年1月至7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乔治城大学法学院作短期访问研究。为人权研究访问瑞典、丹麦,为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访问德国。研究领域是行政法原理、宪法和人权保障。
曾经参加行政诉讼实践调查研究、“依法治国”局部实践调查研究、行政组织法研究、“改革和完善电力行政执法体系研究”、“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监管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的反歧视”等课题或项目,也曾主持“准政府组织与行政法平衡理论”、“行政问责制研究”、“风险管制与行政法新发展”等课题、“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保障机制研究”课题。正主持“风险治理视野下食品安全法治研究”、“北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证研究”、“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研究”、“首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法治保障研究”等课题。参与多项法律法规的论证和咨询工作。
二、社会兼职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国家赔偿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质检总局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专家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
财新传媒法学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行政与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专家咨询委员
三、
学术成果
(一)主要著作
1、《平衡论:一种行政法认知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美国行政法的重构》(翻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编著)(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法学系列教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4、《谁还在行使权力——准政府组织个案研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5、《行政国的正当程序》(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铗秤弹咏——在修远路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公法变迁与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10年
8、《国家赔偿法:原理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9、《风险规制与行政宪政主义》(翻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
10、《风险规制丛书》(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
11、《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新发展》(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
(二)主要论文
1.《现代行政法的精义——平衡》,《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2.《平衡论: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第二作者),《中外法学》1996年第4期;
3.《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再探讨》(第二作者),《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
4.《试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载《行政法论丛》(第1期),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二十世纪美国法律思潮与新公法运动》(译评),载《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法治原则与公共行政组织》(第二作者),《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7.《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第一作者),《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8.《关于美国协商制定规章程序的分析》,《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9.《政治理论视角中的公法》(译评),载《行政法论丛》(第2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个性化研究之初步》,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
11.《扩张之中的行政法适用空间及其界限问题——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引发的初步思考》, 载《行政法论丛》(第3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12.《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重构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14.《法治和良知自由》,《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
15.《公立高等学校如何走出法治真空》,载《行政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6.《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载《宪政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法学会2003年度论文二等奖);
17.《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司法裁量的空间与限度》,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2期;
18.《因开放.反思而合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9.《行政诉讼确立“裁量明显不当”标准之议》,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20.《21世纪行政法》(译文),载《行政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1.《公共行政组织建构的合法化进路》,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22.《析论高校惩戒学生行为的司法审查》,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3.《解析行政规则对司法的约束力》,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
24.《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25.《受害人故意伪证的国家赔偿豁免——基于司法实务的考察》,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26.Comments on “China’s Courts: Restricted Reform”, The China Quarterly, 191 September 2007(英文);
27.《司法解释的“民主化”和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28.《国家赔偿:代位责任还是自己责任》,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1期;
29.《反歧视:有知和无知之间的信念选择——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教育歧视切入》,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4期;
30.《行政法理论基础回眸——一个整体观的变迁》,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31.《食品免检制之反思——以风险治理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
32.《风险治理决策程序的应急模式》,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3.《国家侵权损害概念的“双层结构”》,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34.《风险治理决策程序的科学与民主——以防控甲流的隔离决策为例》,载姜明安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2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
35.《系统性困境中的违宪难题及其出路——以城市房屋征迁制度为例》,《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12期;
36.《论怠于履行职责致害的国家赔偿》,《中外法学》2011年第1期;
37.《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浙江学刊》2011年第3期。获中国法学会主办的“2011年(首届)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征文一等奖;
38.《行政自我规制与行政法治:一个初步考察》,《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
39.《论可复议的行政不作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40.《宪法规范层次论:一种解释方法》,《清华法学》2012年第5期;
41.《风险预防原则与食品添加剂准入裁量》,《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