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上半年收案7.2万余件基本实现收结案平衡

信息来源:法制网 发布日期:2017-08-23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成为全国上半年收案数最多的基层法院之一。数据显示,上半年,浦东法院收案72753件,审执结71580件,结案率98.4%。

办案压力如此之大,浦东新区法院的法官是如何应对的呢?今天,《法制日报》记者走进这个全国最忙的基层法院,一探究竟。

智能引导加速立案

要不是和妻子离婚,孙周根本不会走进法院的大门。

孙周说:“一直以为进了法院就会发蒙,但今天整个过程只用了一刻钟,没有觉得有多麻烦。”记者了解到,孙周之所以没感觉发蒙,得益于浦东新区法院进口处的“导诉二维码”。

手机扫一下,所有关于诉讼的问题一目了然。孙周说:“如何写诉状、如何准备证据以及程序流程等交待得一清二楚,就连找诉讼服务中心的路径指引也告诉我了。”

让孙周感觉到便捷的还有“自助立案二维码”。孙周手机扫一下,就填写了所有立案信息,系统经给他一个“案件专属二维码”,他做了截屏。

这时,排队系统刚好提示,让他去立案窗口办理手续,法官扫了他截屏的二维码,审查相关证据后,立案手续便完成了。

已经轻车熟路的孙周,找到墙上的“缴费二维码”再次扫了一下,便完成诉讼费的电子支付。

据统计,在浦东新区法院,像孙周这样通过智能化引导,非常便捷地完成自助立案的当事人超过立案总数的50%。

浦东新区法院立案一庭庭长童凌介绍说,近年来,案件增长速度非常快,传统的诉讼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曾经有段时间,偌大的立案大厅就像菜市场,人声鼎沸,群众着急,法官更着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逐步解决了这些难题,截至目前,诸如语音图文诉讼引导、文书法规电子指引、扫码自助缴费、12368人工智能平台、智能机器人自助引导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反复、繁复的工作事先得到解决,立案效能呈几何倍数增长。

记者在现场看到,浦东新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共有26个窗口,平均每起案件立案时间为15分钟左右。虽然前来办理立案和法律咨询的群众众多,但秩序井然。

孙周向记者出示了他的“案件专属二维码”,点开这个二维码,案件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法官告诉他,今后案件处理、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廉政监督卡等信息都会放在这个二维码里,这就相当于案件的身份证。

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司法实践中,法院收案的七成以上是民商事案件。为此,记者选择浦东新区法院民商事审判领域进行了调查。

王雪燕和徐慧莉是浦东新区法院民七庭两名法官,分别担任商事诉前调解团队和商事速裁团队负责人。浦东新区法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后,将标的额30万元以下的借款合同、买卖合同、承揽合同等案件划归民七庭审理。

“我们两个团队相当于法庭的两道工序,对分流来的简案先进行诉前调解,调解不成功的再进行速裁。这样的流程设置,大大提高了简单商事纠纷的解决速度,达到简案快审的目的。”徐慧莉透露,她所负责的商事速裁团队,每名法官月均结案31件。

浦东新区法院民四庭负责物业纠纷、电信纠纷等批量性简单案件的快速审判。这两个审判庭是浦东新区法院通过繁简分流提升司法效能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浦东新区法院以各类案由的权重系数、案件标的额大小为基础划分案件繁简,把它们分到不同审判庭,初步形成民四庭、民七庭审理简案,派出法庭审理常案,专业审判庭审理繁案的诉讼格局。

在此格局下,浦东新区法院建立了层级分流体系,梯次分流化解矛盾。首先,通过36个镇街诉调对接工作室和8个派出法庭的诉调对接分中心,在老百姓身边进行诉前调解,将大部分进入司法程序的纠纷在第一关口化解分流;其次,在诉讼过程中,通过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多层次分流解决纠纷争议,努力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再次,将简单易执结、矛盾易化解的执行案件和本市保全案件交由快速执行团队或保全组办理,原则上要求1个月内结案。

记者见到王雪燕时,她刚刚给远在北京和河北的原告、被告调解完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此次调解采用的是一款名为“小鱼智联”的网络技术。

王雪燕告诉记者,法官身在上海,原被告分别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和河北,但只要在手机上下载这款APP就能和法官连线,通过网络完成身份确认、证据固定和在线调解。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简案快审提供了有效的科技保障。

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极大提高了审判效能。统计数据显示,浦东新区法院50%的民商事案件通过诉调程序解决,50%的执行案件由快速执行团队办结;50.5%的案件在20天内审结,84.6%的案件在3个月内审结;不同部门的法官月均结案基数从13件到30件不等,相关快审团队法官实现100%同期结案。

团队作战提升质效

俞硒是浦东新区法院周浦法庭的法官助理,她被编入钱伟兰审判团队,在法官吴海燕的指导下参与办案。

俞硒说:“我在法官的指导下,负责证据交换、组织调解、法律释明、撰写裁判文书等事务,还带领其他书记员开展证据保全、文书送达、调查取证等工作,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又能让法官脱离日常性事务的困扰,全身心投入到案件研究和判决中去,提高了办案质效。”

据了解,这样的团队化建设,已经覆盖浦东新区法院所有业务部门。比如徐慧莉带领的商事速裁团队,就由4名法官、4名法官助理和4名书记员组成。

“团队化建设明确了法官办案的主体地位,提升了能动性,同时通过团队的合理分工,精诚协作,力求‘一庭结案’。原来一天只能开一两个庭,现在至少可以安排四五个庭。”民三庭法官叶菊芬说。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然而,浦东新区法院通过“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保证了案件审理既快又好。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司法责任制的落实让我们在办案质量方面不敢有丝毫马虎,作为一名入额法官,多办高质案、精品案更是一份荣誉。”川沙法庭法官万发文说。

浦东新区法院内网,有一个“疑难问题交流平台”,法官和法官助理办案中遇到疑问,可以在平台上和其他同事讨论,由此提高办案水平。

除了这样的交流平台外,浦东新区法院还建立了名为“卓越浦法社”的学习组织,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上课,开拓法官的办案思路,共同解决疑难杂症。

据统计,2016年,浦东新区法院网络舆情同比下降81.8%,信访数量同比下降43.8%。

浦东新区法院院长张斌说:“浦东新区法院作为全国收案数最多的基层法院之一,通过深挖潜力,提升质效,加快案件的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收案和结案的平衡。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诉讼的快捷便利和司法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