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第十三届东亚行政法学会国际学术大会召开

信息来源:法治政府网 发布日期:2018-12-04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

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第十三届东亚行政法学会国际学术大会在日本大阪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日本行政法学会主办,共有包括来自我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韩国的行政法学专家学者、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及政府官员共20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担任团长,包括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广州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共计28位行政法学者组成的我国大陆地区代表团共赴大阪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比较法学院院长解志勇教授、中欧法学院中方院长刘飞教授、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教授、曹鎏副教授等也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陆参会代表合影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聚焦“个人信息保护”与“城市环境”两个主题展开。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与会代表分别作主题报告演讲。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黄永维及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教授分别承担了本次会议的主持工作。

一、个人信息保护

日本南山大学法务研究科丰岛明子教授作了题为“日本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展开与法学课题”的主题报告。丰岛明子教授认为日本在制定国家层面的制度时, 从最初开始便对以保护权利或实现权利为核心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持消极态度的原因是,在定位上把个人信息的有用性和个人权利利益的保护置于同一位置。如果这一状况继续维持下去,在已经到来的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时代中, 这一问题会变得更为明显。

韩国檀国大学法学院郑准铉教授作了题为“物联网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将在IoT环境下实时生成的无数个人信息之集合内在的无限价值现实化的公共和民间需求,以及要维持个人信息的信息主体的要求相冲突。无法事先预测信息差距导致信息主体自己决定权实际上被虚化的事实,以及窃取个人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即使发生了个人信息侵害事故,也很难举证。对此他希望旨在‘数字优先’的各国立法政策,成为全球共同体层面上‘Positive-Sum’的智慧竞争舞台。

中国社科院周汉华教授作了题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激励相容机制构建”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培育信息控制者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基础,构筑有效的外部执法威慑是保障,把握循序渐进的推进节奏是关键。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通过外部威慑促使信息控制者内生机制发挥作用,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命令控制立法,正是为了在实施环节推动形成多元互动的良好治理格局, 以实现立法目标。

东海大学法学院范姜真媺教授委托高雄大学财法系助理教授简玉聪作了题为“检视被遗忘权在我国现行法制下实现之可能”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台湾地区学界对被遗忘权利之讨论大多采正面看法,只有在现行“个资法”规定下,有不同意见,且对现今网络扩散数据之强大能力下,被遗忘权利能发挥多少保护当事人权利不受损害之功能,有所质疑。目前虽在学术上有所讨论,但实务上并没有实际的运用,这将是未来落实被遗忘权利最迫切的议题。

二、城市环境

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野田崇教授作了题为“人口减少时代之都市与都市环境之保全”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城市公共利益并未明确的情况下,无论是协议方式或者诱导方式,都可以评价为顺应时代之需。原因在于,协议是土地权利人相互拘束的约定,可在小范围内实现公共利益的细化规定,并且为使民间设施的设置得以集中,采取诱导而非管制之方式可达到细化公共利益的目的。此外,日本的都市法制将管制目的、方法及程度限制为“必要最小限度”。

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院金钟甫教授作了题为“韩国重建、再开发工程的开展过程”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关于再开发工程的诉讼主要以行政诉讼为主,而重建工程则主要是民事诉讼。通过2003年制定的城市整顿法,统合了重建工程和再开发工程,诉讼变得更多,重建工程成为了整顿工程的主流,当事人更倾向于通过民事诉讼的权利救济。但大法院通过2009年的判决,不允许对协会成立批准和管理决定计划许可提起民事诉讼,只允许通过行政诉讼解决。随即,行政诉讼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政策学系刘如慧副教授作了题为“台湾都市空气污染现状、争议及对策”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台湾地区对于城市空气污染新增了多项创新举措,但是收到了大量民众的质疑。此外,她认为“空污法”的修改不应大幅缩减了“地方自治立法”与“地方行政裁量”的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朱芒教授作了题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行政法学课题——以公众参与为考察的对象”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在城市环境问题的整治方面,公众参与的价值值得肯定,并且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公众参与存在于行政的过程之中, 强化了行政过程中的多元和互动因素、推动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形成。另外,他认为我国近年出现的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督察制度倾向于行政权行使的结果方面,这种制度结构中,公众参与收到怎样的影响值得深入思考。

纵观第十三届东亚行政法学会国际学术大会,与会学者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城市环境方面进行介绍与讨论。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治语境不同,但问题共通。与会学者结合所在国或者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很多充分反映了当前行政法学的最新发展。通过精彩的报告和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成果丰硕,进一步促进了行政法学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