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金羊网】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调查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相对不足

信息来源:金羊网 发布日期:2018-04-17

4月17日上午,受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实施问卷调查,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在北京发布《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报告(2018)》。报告认为,此次调查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法治素养和中小学的法治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然仍有若干不足。报告指出,青少年的法律常识认知并未随年龄的增长而提升,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相对不足,高中生的法律认知水平相对该年龄段的要求而言相对低下,高中生守法用法意识也比较薄弱,学生高频违法犯罪行为在普通高等中学中较为严重。报告建议将法律知识纳入高考。

据介绍,为了准确把握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法治素养情况,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之后的实施效果,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实施第二次“全国青少年法治素养与法治教育问卷调查”。调查分为小学高年级卷、初中卷、高中卷、学校卷、教育部门卷、教研员卷,共收回问卷56376份,有效问卷56338份。

购物受骗后约八成学生愿使用法律手段维权

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的法治价值观已经初步养成。青少年的民主观念已初步形成,具有通过民主参与促进班级管理的动力和积极性;青少年初步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青少年对于自由意识的认知层次较高,认为自由并非任意妄为,而应当被约束在法律框架之内。

同时,青少年初步形成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已经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普遍愿意自觉遵守和运用法律。例如,被问到“如果你购买某种商品后发现被骗,你会考虑使用法律手段(如举报、起诉)来维权吗?”时,有八成左右的学生选择使用法律手段维权。

高中生遵守和应用法律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报告指出,青少年法治素养存在多个维度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的不平衡。学生法律认知水平程度为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二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尽管随着年级升高城乡学生准确率差异有所缩小,但城市学生的认知水平整体上仍明显高于农村学生。三是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法律认知也存在影响。在家庭平均月收入1000元-10000元的区间内,青少年法律认知水平与其家庭收入呈正相关。

报告称,青少年对法律常识的掌握水平仍然偏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法律常识认知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高中生的法律认知水平相对该年龄段的要求而言相对低下,高中生遵守和应用法律的意识也比较薄弱。

报告还称,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相对不足。调查显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门法治课的开设情况较差。此外,学生高频违法犯罪行为在普通高等中学中较为严重。

报告建议将法律知识纳入高考补强薄弱环节

针对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建议坚持以宪法教育为中心,持续提升中小学生法律认知水平。“在考试中,法治教育内容的考察要注重全面性和时效性。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报告建议将法律知识纳入高考,补强高中这一法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不足,需要政府和学校不断努力,将法治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进一步督促法治教育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此外,要尽快改变现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尽快将法律知识纳入高考,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地方教育部门和高中持续加大对法治课程的各种资源投入,促使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迅速提高。”

另外,对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开展情况不佳、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活动频次较高的地区,报告建议要将当地教育部门从领导责任变成直接责任来实施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