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首页

研究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正文

“应松年行政法学术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6-26

2019623日,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承办的“应松年行政法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顺利召开。来自中国法学会、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退役军人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京内外高校科研院所50余位行政法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敬波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由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马怀德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先生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先生分别致辞。

马怀德教授向应松年教授荣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表示祝贺,并指出应老师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从事行政法理论研究和参与行政立法的标志性人物,是改革开放后行政法学学科的奠基人,是行政法学术领军人,也是行政立法的重要参与者,在40多年的行政法的研究和行政立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马怀德教授认为,应老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第一,坚持人民立场,充满家国情怀;第二,坚持实事求是,体现务实风格;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第四,坚持兼收并蓄,展现民主学风。


江必新先生表示应老师是我们中国行政法学的一面旗帜,带领行政法学人坚持不懈地奋力推进法治行政、法治政府、法治中国建设。应老师是我国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审判机关的一个坚定支持者,无论是最早起草行政诉讼法,还是后来的司法解释,都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并且亲自参与重大案件的诉讼活动。应老师是行政法学界的一个受人尊重的长者,关照、支持、扶持、提携很多年轻人。应老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为行政审判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王其江先生表示应松年教授是深受我国法学界敬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法学家。长期以来在弘扬行政法治理念,构建行政法治理论体系,完善行政法律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建设行政法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话语体系,培养行政法治人才,开展对外行政法学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表示应当向应松年教授学习始终对党忠诚、学习投身立法实践,致力于法治正确建设的使命担当、学习诲人不倦的崇高思德。


随后,其他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发表了讲话与感想。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黄永维庭长表示,应老师是行政法学界德高望重的先行者和领路人,是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国行政诉讼30年的亲历者、见证者、坚定的支持者,对于新中国行政法学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应老师非常关心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实施,非常关心中国行政审判制度的发展。多年来应老师多次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的学术活动,在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等方面给予了人民法院以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司法部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陈富智局长认为,应老师是其心目中长期以来最尊重的一位好老师,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还是法学研究各方面,都离不开应老师的谆谆教诲。此外,应老师是学界楷模和骄傲,正是因为以应老师为代表的行政法学界这么多年来孜孜以求不断地深入学术研究,不断地回应并指导实践,行政法治建设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实践来看,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的基本理论已经转化为具体制度并付诸实施。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八检察厅厅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胡卫列表示,从审判、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检察等方方面面都有应老师的影子,甚至他的引领、指导。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有输出、有交流都离不开应老师的重要贡献,尤其是关于中国问题、中国立场方面尤为突出。比如说,在新一轮行政诉讼法修改过程当中,虽然当时没有写进去行政公益诉讼,但是他始终是把公益诉讼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在推进,专家建议稿当中把这个作为专门的一章做了相当多的制度设计。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张相军厅长表示,行政检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应老师的指导与关心,在下一阶段行政检察工作中,必须践行好、传承好应老师的学术思想,发展完善好中国特色的行政检察制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冯军教授表示,应老师的学术思想理念充满了人民的立场,在鸡蛋和石头之间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这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应老师人民立场和家国情怀。应老师还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担当,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提法,但在三四十年前还没有这样的提法,那个时候应老师要求我们坚持对行政法的本质对行政权力的规范和制约,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政府要守法。应老师的思想里面这是核心的东西,到今天为止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退役军人部政策法规司李向东司长认为,应老师的学术思想是紧随时代、文以载道、青春不老、创新常在,并且有宽厚的百姓情怀,能够植根于咱们国情和社情,能够密切联系实务工作,关注大众的切身利益。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步洪认为,应老师给予后辈的不仅仅是学术智慧,更重要的是学术信心和学术勇气。应老师在关注社会活动的同时,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培养后学的责任,这是让人非常佩服的。

 司法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张越表示,在整个中国行政法学界,应老师是一座山,要爬到相当的高度才能纵览中国行政法的全局。应老师是一面旗帜,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初心使命的精神,始终站在鸡蛋的边上,始终为了中国行政法学、为了中国的法治事业呼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胡建淼教授表示,应老师作为我们行政法的一面大旗帜,不仅仅是行政法学界的旗帜,这面旗帜覆盖了两界:学者界和实务界,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他对两边都有影响,起了一个桥梁或纽带的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方世荣认为,应老师是用中国话语表达行政法律界内容和思考的,比如说最早提出来行政法的服务理论,其他国家都没有这样提过,现在看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放管服”就强调了服务行政。应老师结合中国的情况来谈中国的依法行政论纲,比较有体系的提出来中国依法执政总体思想,这是一种比较有体系的描述,这就是中国话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表示,应老师的学术思想具有六大性质:人民性、人才性、关爱性、敏锐性、智慧性和包容性。我们现在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精细化、民主化、高效化的阶段更需要学术思想的指引,因此需要好好总结应老师的中国特色行政法学法治思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于安认为,从我们当代中国行政法起,立法起步的时候,应老师都是中坚思想的主导者。行政法开始起步的时候,很多人是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观望的态度看中国行政法的研究,但从那时候起,应老师就是最坚定的一个。应老师之于中国行政法,不仅在形成上做了众所周知的贡献,在中国法学体系构建的关键时刻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湛中乐认为,需要对应松年教授的学术著作和论文进行更加细致的挖掘和系统研究。此外,还应当看到应老师在人权保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重大活动中所体现的法治、人权、民主的观念。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陕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周户认为,应老师在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法治的规律和法治的思想思路。始终围绕着公法的特点,核心地把握行政权力的规范与相对人权利保护这两个基本点,这为中国行政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谭宗泽认为,应老师的学术思想贯穿着英雄主义情怀、浪漫主义情怀、乐观主义情怀。所谓英雄主义,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你看尽了生活的真相而依然热爱生活。所谓浪漫主义,使行政法学研究显得有生机,而不是在冷冰冰的条款中沉迷下去。所谓乐观主义,显示出的是先生遇事不抱怨的特点。

 东南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佑勇表示,应松年教授的学术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长期生根于中国特色行政法学的三大体系建设,引领并推动我国行政法学不断构建和成熟;第二,始终高举依法行政大旗,致力于行政法治建设相互促进中推动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第三,始终心系百姓,胸怀人民,从未停止过为维护和促进百姓的利益而鼓与呼。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汉华总结了应松年教授学术思想的三个“最”:时间最长、贡献最大、影响最广。此外,应老师与时俱进,每次讨论法律问题,观点都能跟上最新的步伐。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余凌云表示,应老师始终立足于中国问题,不断推动各种对外的交流,而不是盲目照搬照抄外国经验。这个为中国行政法教材体系、研究体系奠定了非常精准的基础。也引领着我们整个行政法学界,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体系的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政府改革与法治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薛刚凌认为,应老师具有框架意识,他是行政法学框架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行政法制度框架的一个开拓者。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国家情怀以及对社会、民主对人文的关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石佑启教授认为,应老师的学术研究联系国际和国内,既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也有立足于中国实际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为创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权起到了奠基作用。此外,应老师身体力行,把对人民的大爱转化为维护人民的权益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无穷的人格魅力。

 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关保英教授认为,应老师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领路人、是行政法学事业的推广者、是行政法学国际交流的架桥人。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树忠教授认为,梳理应老师的学术思想本身也是对行政法学历史的梳理,也是对中国行政法学实践的梳理,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主任熊文钊教授表示,行政法治建设是整个法治建设领域最快的一个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应老师是一个旗帜、是引领者,他的人生经历和中国时代脉络紧紧相连。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杨解君教授认为,应老师始终保持着伟大的战略定力,这是一种为中国行政法治建设做贡献的伟大战略定力。此外,他把行政法治事业的发展比作大海航行,在这艘行政法治航船顺利的航行中,应老师起着舵手的作用。

 《中国法学》副编审吴雷认为,应老师的这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政法治的发展离不开应老师的鼓与呼。

 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教授认为,在这个场合研讨应老师的学术思想是最好的时间节点。应老师的学术思想包括它的本体论、方法论、体系论思想,还应当包括实践层面怎么影响学生和怎么影响制度的建构变迁,这些后期都值得深入研究。

 清华大学法学院何海波教授认为,对于行政法学来说,可以说存在一个“应松年时代”。应老师参与行政法是历史最早、领域最广、深度最深的,再过几十年来看今天这个时代行政法学璀璨的星座,应老师应当是这其中最亮的一颗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洪雷认为,应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研究行政法学。第一,行政法学研究具有实践导向性,离开鲜活实践的关怀,行动法学将成为廖无生机。第二,行政法学研究具有开拓创新性,理论的发展有待于创新,学术的繁荣正在探索。公法研究关乎国家民生,公法学人肩负着使命,始终在路上。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骆梅英教授认为,应老师的行政法学术思想既是应老师的,也是整个行政法学界的。对他的整理以及提炼也是青年行政法学人应该积极投身的一个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张红教授认为,应老师是一座宝藏、是一个智者。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研究有时会陷入困境,但是他总是可以找到新的方向,一条路走不通,他会选择换一条路,直到达到目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副教授金成波表示,应老师思想前卫,总是引领着学术的研究方向,同时在学术上非常宽容,并不限制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彭錞认为,应老师之于晚生后学除了学术思想以外,更多的是人生态度、人生风范方面巨大的鼓舞,应老师有儒士之范。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王丽晖老师认为应老师作为行政法治事业发展的亲历者,为后辈晚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财富,为课堂讲授提供了鲜活的历史资料。

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综合处处长徐运凯认为,应老师对中国法治的贡献特别表现在当历史将行政法学这个理论和制度体系构建的重任托付给学界的时候,他带领行政法学界敢于担当和创新,创建了一个较理想、较完备的一个制度体制框架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使我们的行政法治建设得以快速、深入推进。特别感谢应老师多年来对行政复议事业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引。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处长孙立军表示,应老师是行政法学的泰山北斗,获得“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实至名归,在宪法和行政法学科组一直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一处副处长张晓莹表示,应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实践问题的解决,就是从来不就理论而谈理论,而是紧密的和中国的本土实践结合在一起。都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而服务,这个不仅仅是做学问需要学习的,在实务工作中也特别需要学习。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解志勇教授认为,应老师的学术贡献与智慧有目共睹,研究应老师的学术思想非常有价值,下一步应当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并形成研究思路,便于未来进行更好的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中方联席院长刘飞教授表示,应老师乐于提携后辈,并始终鼓励后辈去独立思考,并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及理由,这点是非常让人佩服的。

 在最后的闭幕式环节,应松年教授进行了总结并致谢。他认为此次获得“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行政法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行政法学之路还很长,学术研究永无止境,不能停下步伐,需要继续更多的同仁继续努力。此外,下一步需要继续推进的工作很多,比如推动《行政法总则》的出台,如果《行政法总则》在我国能够率先出台,这将是一个世界

级的成就。未来还需继续努力!